荷兰国际关系研究所发表欧洲中国智库网络的报告《欧中关系中的政治价值观》。报告强调了欧洲内部在捍卫与中国关系中的政治价值观方面的不同观点和方法。
总体而言,美国显然正在转向大国竞争,而不是与中国签订大规模贸易协议。这种竞争是中美关系新的结构性现实。市场、企业和美国的盟友都应该注意到这一点。
本文以巴基斯坦和斯里兰卡“一带一路”项目为例,回顾了“一带一路”项目的启动、建设和实施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既产生了问题,也取得了成功。
在G20峰会上,中俄印三国同意定期举行首脑会议,共同合作以解决国际问题。中国希望通过中俄印合作扩大在欧亚大陆的影响力;俄罗斯希望以此向西方展示它并不是孤立的;而印度希望利用各方争相讨好它的这一现状获取利益。
一些人羡慕中国的基础设施雄心,认为印度应推出某种对手计划,大力扩展其现有的邻国基础设施投资计划。尽管如此,印度应避免推出“一带一路”的缩减版计划来与中国竞争。
本文研究了中国、孟加拉国,印度和菲律宾的废物能源回收方面的有利环境,包括城市固体废物管理链、涉及的机构和监管政策,以及潜在的公私合作伙伴关系。
欧盟连接欧洲和亚洲的新战略是欧洲首次尝试对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做出回应。它提出了一种欧洲的连通模式,以及为其所倡导的价值观和原则建立国际支持的蓝图,使欧洲能够帮助制定全球市场规则。
在追踪过去十年中国在国际标准制定方面的努力时,出现了两种有趣的模式:一方面,中国表现出对当前与技术有关的全球规则和制度的坚定承诺;另一方面,面对全球技术治理的演变,中国通过两个自信的举措取得了进步。
在中国强大的力量面前,印度的大多数邻国都不会过于推行平衡战略。因此,印度不应过于关注印越关系,且对它有太多期许。
美俄两国或会允许《中导条约》失效,同时提出将中国纳入在内的新军备控制框架。日本应在这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将中国纳入中程导弹军控制度既与日本安全密切相关,也是世界朝着彻底消除核武器方向所迈出的重要一步。
有消息称,越南取消了与美国定于2019年开展的15次防务交流活动。越南的这种决定依然引起了质疑。鉴于中美战略竞争很可能在未来持续,中国的南海行为或会成为决定越美战略和解未来发展轨道的最重要因素。
澳大利亚应在中澳关系发展的下一阶段中重新平衡外交信息,在已建立的新常态条件下推动关系向前发展。澳方应向中国强调,它想要的是一种相互尊重的关系。澳大利亚对中国发起的现实检查有利于自身利益与两国关系。
本文通过使用亚洲开发银行的多区域投入产出表,评估了关税对各国和各部门国内生产总值、出口和就业的影响。中国和美国于2018年爆发的贸易冲突,成为了推动亚洲增长与繁荣的全球制造业和国际贸易的绊脚石。
近年来,中国、俄罗斯、美国、日本先后同印度进行首脑会议以加强合作,印度已被视为亚洲地区的一股重要力量。对于印度来说,只有加强自身实力才能掌握外交主动权。
美国政府担忧,外国学生和科研人员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可能会导致相关技术的外流,并准备对其严加管控。美国政府表示将区分“基础研究”与“新兴技术”,并允许向国外转让前者,而如何区分两者将会是困扰美国的一大难题。
美国若希望在这些多边机构中有所作为,需要与其他国家合作。在此问题上,美国应有双重目标:从多边开发银行在中国的活动中获取最大利益,同时追求从中国获得最大回报。
从对孟晚舟被捕一事可看出,将华盛顿的意志强加于其他国家会引起怨恨和抵抗。即使是美国的盟友也已经厌倦了它采取的短视措施与制造的长期损害,且不考虑他国利益的行为。
由于经济增长放缓和经济结构调整,中国近期能源需求放缓,这为旨在建立更可持续能源部门和增强市场作用的改革打开了机遇之窗。这些倡议可能对中国未来的能源消费和能源部门结构产生重大影响,进而影响全球能源市场。
随着中国黑客行为的回归,美国应该建立国际制裁机制,制裁从这些活动中获益的公司,扩大对人工智能、量子、半导体、电信和其他中国技术战略核心领域的初创企业和小企业的监控范围。
中日两国之间的根本分歧仍未得到解决。如果没有解决办法,和解能持续多久是存在明确限制的。历史表明,中日之间的历史分歧将决定双边关系的性质。由于这些分歧都没有得到解决,很难相信目前的缓和会持续下去。
显示 8236 条中的 6961 到 6980 条结果
安徽歙县:土楼晒秋
首批俄罗斯免签旅客入境
重庆中亚班列去程今年前8月发送货值近6亿元
构筑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