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世界经济贸易环境趋于复杂,虽然经济复苏势头向好,但是世界经济中的深层次问题尚未解决,依然面临一些不稳定不确定因素,“逆全球化”倾向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发达经济体的经济政策尤其是货币政策的不确定性风险存在。中国企业对外投资面临复杂的形势。
半个多世纪以来,印尼政府支持的经济发展一直基于开发和出口其丰富的水资源和森林资源,而这往往不利于自古居住于此的原住民。现在正是印尼的原住民解决他们管控自然森林资源的诉求的时候。现任国家政府通过社会林业项目已为社区开放更多收回土地的可能性。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复苏道路曲折。国内方面,经过近四十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经济进入了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的新时代。2013年,中国政府适时地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旨在促进国际经济合作,为全球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一带一路”贯穿欧亚大陆,覆盖广袤地域和巨量人口,参与国和地区以新兴经济体为主,正处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前期,蕴含着巨大的潜在商机。
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势头的增长,公共和私营部门的决策制定者们面临对于未来生产力的新一轮不确定性。诸如物联网、人工智能、可穿戴电子产品、机器人和增量制造等新兴技术的迅速发展,刺激新生产技术、商业模式和价值链的发展,这将从根本上变更全球生产力。
今天人类面临的种种可持续发展挑战以及企业海外发展面的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只有本土化解决方案。在海外建设和谐油区、和谐社区的过程中,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油”)摸着石头过河,走过弯路,也走出了中国石油模式和经验。
根据世界银行的划分,中国现已迈入中高收入国家行列。回顾中国的经济发展历史,开放政策对拉动经济增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市场化的对外开放政策,中国就不会有过去三十年来引人注目的经济表现。
“一带一路”强调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试图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欢迎有志于此的国家积极参与,携手共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对日本而言,“一带一路”所蕴含的意义和机遇远远超出日本政要所能想到的。形势逼人,形势不等人。认清世界发展的趋势,把握百年难得的机遇,或许才是日本领导人该考虑的。
柬埔寨、中国(特别是云南和广西)、老挝等六个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都在强化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服务的管理。技术是其中的关键,人工智能、大数据、机器学习等新兴技术可帮助确保大湄公河次区域未来的“绿色”增长,实现环境和经济的双赢。
最新的外管局数据显示,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实现12连升,截至2018年1月末,规模达31615亿美元。2015年“8·11汇改”后,一段时间内,资本外逃现象严重,人民币持续贬值。此后,中国央行和外管局等部门采取宏观审慎政策对跨境资本流动进行逆周期调控,包括实施外汇风险准备金、引入逆周期因子等措施。2017年我国跨境资本流动和外汇供求基本平衡,外汇储备小幅回升,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稳中有升,对一篮子货币基本稳定。
1月26日,中国政府正式发布《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这是中国首次以正式文件的形式向国际社会明示中国在北极事务中的立场、原则、目标和主张,阐明中国与国际社会通力合作、构建北极命运共同体的态度和愿景。在“一带一路”倡议不断取得丰硕成果以及北极航运日益成为现实的背景下《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也明确指出,“中国愿依托北极航道的开发利用,与各方共建‘冰上丝绸之路’”。由此,“冰上丝绸之路”的建设就从理念正式进入到了行动的阶段。
美国是轻武器的重要生产国和主要出口国。然而,美国枪支法规的漏洞不仅助长了国内的非法枪支交易,也同样助长了从美国到邻国的非法枪支交易。本文讨论了美国枪支被贩卖到国外及用于暴力犯罪的严重程度。本文还提出了多条政策建议。
墨西哥的暴力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在过去几年愈演愈烈。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墨西哥必须要区分毒品贸易和各种形式的有组织犯罪。解决毒品问题的重点应在毒品消费上,而非毒品供应。腐败是墨西哥真正的问题,该国安全策略应予以重点关注。
本期“一带一路”宏观政策动态监测的时间范围是从2017年12月20日到2018年1月20日。2018年是十九大的开局之年,也是“一带一路”倡议进入第五年。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青年失业问题一直是欧洲决策者面前一项重要议程。十年已经过去了,一些成员国的青年失业率依然居高不下。本文提供了反思和减少欧洲青年失业的政策建议。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中国主动参与全球治理变革的顶层设计。两年前开业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平台、新机制。办好亚投行,对于开辟一条不同于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新的全球治理路径,具有非凡的示范意义。
目前,中国已成为拉美第二大贸易伙伴,是多个拉美国家的第一大和第二大贸易伙伴。2014年,中拉贸易达到历史最高点2636亿美元,2017年中拉贸易摆脱了连续两年的下行态势,恢复性增长的势头明显。
东盟和其它新兴市场有着巨大的基础设施投资需求,但它们的基础设施开支受限并滞后于需求。本报告讨论了东盟的基础设施领域前景、存在的基础设施差距与促成这种差距口的因素。本报告还探讨了弥合基础设施差距的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挑战,并给出了应对这些挑战的建议。
通过创建一条数据“丝绸之路”,中国正在大举进军北极。这条计划中的跨北极海底光缆将途径北极东北航道,由中国和芬兰主导建设(日本、挪威也将参与合作),并得到俄罗斯的积极支持。
本文探讨了对外援助与国内社会支出之间的关系。数据显示,国内社会支出高的国家对外援助支出也高。作者认为,必须考虑国内社会支出与国际援助之间的平衡。对外援助和国内社会支出应被视为带来可观社会回报的投资,而不是没有任何社会效益的慈善行为。打破这种思维定势是可持续发展目标面临的一大挑战。
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18年1月28日首次发布了中国官方的北极政策白皮书。该文献描绘了未来中国在北极地区科学、商业、环境保护和资源开采方面的发展目标,把中国的北极利益与“一带一路”相结合。北极圈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以及商业和地缘政治的激励措施,表明该区域可能成为中国发展的热点区域。
显示 7351 条中的 5121 到 5140 条结果
安徽歙县:土楼晒秋
首批俄罗斯免签旅客入境
重庆中亚班列去程今年前8月发送货值近6亿元
构筑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