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人对中国的好感度从2024年10月的34%跃升至今年8月的49%。同时,巴西人对美国的积极评价下降至44%。
尽管印度人口优势日益凸显,但至少到本世纪中叶,中国仍将是最大的自然资源消费国。
在高排放情景下,到本世纪末,与高温相关的住院治疗的经济成本每年可能达到52亿美元。
025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高级别政治论坛7月23日闭幕,结束了近两周关于2030年议程及其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进展情况(或缺乏进展)的激烈辩论和讨论。
人工智能不断发展有望改变几乎所有经济领域,农业也不例外。
环境、社会和治理(ESG)方面的考量在企业决策中变得愈发重要,对于全球性企业而言尤为如此,在评估企业绩效和投资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以地方经济发展为基础的扶贫模式具有可持续性和可复制性。咸丰县的实践表明,专注于地方潜力的策略可以改变整个社区,并为仍面临重大社会挑战的其他国家提供借鉴。
在柬埔寨,未来会有更多电动汽车行驶在更多的乡村道路上,沿途还有太阳能充电站提供支持,这确实令人兴奋。但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大量高技能的机械师、充电站技术人员、车辆装配工程师以及其他相关辅助岗位人员。
本文研究了经济制裁对粮食价格和粮食安全的影响。
韩国东亚研究院2025年6月进行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68.3%的受访者表示,预计在新总统李在明的领导下,中韩关系将得到改善。
如果美国想开发对国家经济竞争力和国家安全至关重要的下一代技术,那么训练有素的“熟练技术劳动力”至关重要。
根据皮尤研究中心对超过1.2万名成年人的调查,9个中等收入国家的民众认为他们国家与美国、中国的关系存在一些问题。该调查于2025年1月8日至4月21日在阿根廷、巴西、印度、印尼、肯尼亚、墨西哥、尼日利亚、南非和土耳其进行。
美国皮尤研究中心最新调查显示,尽管拉美地区多数民众仍视美国为重要经济伙伴,但该地区部分国家对中国的评价较之前更为积极。
尽管印度人口总量超过中国,但中国在未来半个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仍会保持经济领先地位,因为中国劳动力受教育程度更高且参与度更高。
全球农业食品体系产生了巨大的隐性成本。如果不进行紧急改革,这些隐性成本将扼杀未来的经济增长。
尽管全球卫生工作或许并非当前美国外交政策的优先事项,但全球卫生外交作为一项强有力的软实力工具,美国对其重视程度的下降,可能会带来不利影响。
美国教育机会减少的影响远超学术领域。这是一个重大战略失误,将产生深远的外交影响。
尽管中美两国有关发展合作的政策和实践存在巨大差异,但回顾两国的发展合作史,仍能揭示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国际发展援助和资金提供国,其协调合作能带来哪些实质利益。
从乏力的经济增长到复杂的能源转型,欧洲面临诸多紧迫挑战。欧洲政策制定者如何应对这些问题将决定未来几十年欧洲的走向。然而,还有一个同样重要的挑战却可能因发展缓慢而被忽视,那就是人口结构的转变。
在发展中国家,由于贫困、经济冲击和不平等带来的脆弱性仍然很高,迫切需要建立强大的社会保障框架。
显示 7348 条中的 1 到 20 条结果
第五届中蒙博览会人气旺
第七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开幕
山东港口青岛港:面向上合组织国家货物吞吐量和航线实现“双增长”
第五届中国—蒙古国博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