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海外专家:上海自贸试验区助益中外经贸金融合作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顾雯丽 2017-01-16 09:09:00

新华社信息北京1月16日电 (记者刘轶芳) 先行先试、示范引领——成立三年多的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已成为改革开放新标杆。多位海外专家受访时表示,上海自贸试验区展现出的吸引力与创新力助益中外经贸金融合作。

阿联酋迪拜最主要的自由贸易区之一——迪拜多种商品中心执行董事克里斯塔·福克斯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上海自贸试验区成立以来进展很大,对中国保持经济增速、深化经济改革、扩大对外开放起到显著推动作用。

她说,去年10月中心安排代表团访问上海自贸试验区,双方分享了专业知识与经验,加深了相互了解,还就进一步深化互利合作进行了探讨,这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具有重要意义。

多伦多大学芒克全球事务研究生院政治学教授柯尔顿表示,上海是具有发展前瞻性、对全球都有吸引力的城市。上海拥有良港,也是金融中心,而且配套基础设施齐备,在上海开设试验区很合适。

柯尔顿认为,试验区是很好的开始,自相关政策实施以来,包括加拿大在内的许多国家都更加积极地与中国保持良好经贸关系,也希望未来与中国签订互惠协定。比如,加拿大加入中国发起的亚投行,就是一个明显信号。

日本拓殖大学政经系教授朱焱说:“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建设上海自贸试验区是向全世界释放积极信号:中国在积极改革,中国在积极尝试,中国在积极和世界接轨。”

他说,在国际金融方面,试验区注册企业可以有一个统一账户,实现了人民币账户和外汇账户的统一,比起过去人民币账户和外汇账户分开,这对企业来说非常方便。

美国奥本海默基金公司董事、总经理李山泉说,上海自贸试验区自运行以来,一直努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总结经验和不断完善。

成立三年多来,上海自贸试验区在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商事制度登记、贸易便利化、金融创新等方面不断突破。在实现自身快速发展的同时,还贡献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助力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及扩大开放。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国际问题专家鲍泰利认为,试验区在探索外商投资负面清单方面正朝着正确的方向迈进。

相关推荐
一眼心动的中国|在上海看见开放的力量

第一个保税区、第一个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第一个自贸区……敢闯敢试、先行先试的改革开放印记,烙刻在上海的城市基因中。

聚焦提升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 多部门共助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速

为更好满足经营主体对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的核心诉求,《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进一步提升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行动方案》已于近日出台,从五方面提出18条举措,共包含四个方面亮点。

金融如何便利企业“出海”?这些做法在上海先行先试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行动方案中有多项政策先行先试。例如,在上海试点通过再贴现窗口支持人民币跨境贸易融资;又如,支持浦东新区率先制定有利于企业集团财资中心集聚的财政、人才等扶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