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武汉高校助力“一带一路”倡议培养国际人才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顾雯丽 2018-07-06 17:16:41

“我们要培养的,是一批知华友华的行业领军人才和专业优秀人才。”5日,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丝绸之路学院,该校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苏洪涛告诉中新社记者,目前该校在校留学生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占比已超过60%。

丝绸之路学院成立于2014年12月,意在打造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人才培养基地、协同创新中心、人文和学术交流平台、资源环境战略智库。

来自老挝的卡泰来华近7年,专业是矿产经济学,目前已进入博士阶段学习。他告诉记者,除攻克语言关外,留学生们在专业课上也丝毫不能松懈。

苏洪涛介绍,该校充分发挥在地质、矿产、能源、环境等学科优势,瞄准“一带一路”资源环境领域人才需求和短板,建立紧密对接的学科群和人才培养体系。

今年,丝绸之路学院首届本科、硕士和博士生毕业,其中60人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自东帝汶的欧阳鸿飞就是其中一员。

“目前,东帝汶基础设施十分薄弱。因此我选择土木工程学院,希望成为一名优秀设计师。”2014年,欧阳鸿飞获得中国政府奖学金资助,从东帝汶来到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学习。四年本科结束,欧阳鸿飞继续申请了该校硕士研究生。他告诉记者,非常珍惜在中国学习的机会,希望学成回国后利用专业知识,参与到国家建设中。

丝绸之路学院还有一些来中国学习语言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学生。来自巴基斯坦的方晗兮在丝绸之路学院,从汉语“零基础”到通过汉语水平测试五级仅用了半年多时间。她说,接下来还要冲刺六级,最终目标是留在中国攻读生命科学方面硕士研究生。

苏洪涛介绍,目前学校与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调中心、南京地调中心、中海油安全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等国有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合作或签订了《来华留学生教育培养合作协议》,不仅为留学生提供了教学实习机会,也为留学生学成毕业后提供就业帮助。

相关推荐
中欧班列(武汉)第二始发站投运

2月11日9时许,随着一声汽笛长鸣,一列满载着汽车配件、机械设备、生活用品等商品的列车,从阳逻港货场缓缓驶出,这是阳逻港作为中欧班列(武汉)第二始发站首次投运,将为湖北深度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再添新动能。

中国武汉—新加坡经贸合作交流活动启动

中国武汉—新加坡经贸合作交流活动8日在中国武汉和新加坡两地同步拉开帷幕。

铁轨上的“驼铃声”:中欧班列助“九省通衢”货通海外

目前,中欧班列(武汉)拥有55条国际物流通道,辐射40个国家和地区、117个城市,初步形成了可深入亚欧大陆的国际多式联运服务网络,成为国内外贸企业进出口的重要运输通道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