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埃及文化部部长:愿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文化合作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顾雯丽 2017-01-22 10:25:00

图为中埃文化年闭幕演出

图为中埃文化年闭幕演出

新华社信息广州1月22日电 (记者郑一晗、陈寂) 历时一年的中埃文化年19日晚在广州圆满落幕,来华出席闭幕式的埃及文化部部长赫尔米·纳木纳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文化年的举办加深了两国友好关系,埃及愿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继续加强同中方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经两国文化部协商,中埃文化年闭幕式地点选在了海上丝绸之路发源地之一的广州,而2016年初的开幕式则在埃及古城卢克索举行。纳木纳说,文化年活动地域覆盖范围广,旨在拓宽民众对于两国多元文化的认识。

中埃文化年期间,900多名中埃艺术家和文化工作者的足迹遍布两国25个重要省市,开展了文艺团体互访、研讨等100余个文化项目,中埃两大文明深度对话,两国文化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纳木纳说,中埃关系源远流长,双方的文化交往也由来已久。早在古丝绸之路时代,中埃文化交流就随着商贸往来形成和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埃及是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阿拉伯和非洲国家,此后两国文化关系也逐步加深。

“中国文化不仅深受埃及人民喜爱,也带给埃及文化界很多启发和借鉴”,纳木纳说,中国人对文化传统和文化遗产的重视值得学习,中国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也积累了有益经验。

2016年是中埃建交60周年。纳木纳说,经过多年发展,两国文化交流与合作不断取得硕果,形式也从文艺演出、展览等延伸至思想对话和学术合作。其中,两国在翻译出版领域的合作步伐明显加快。

他介绍说,在埃及国家翻译中心的推动下,一批中国文学作品被翻译成阿拉伯语出版,其中既有《老子》等中国经典著作,也有很多现当代文学作品。同时,埃方精心挑选了一批优秀作品翻译成中文,例如巴哈·塔哈尔的《日落绿洲》、优素福·宰丹的《阿撒兹勒》以及作家贾麦勒·黑托尼的作品,这些享誉埃及文坛的名作中文版将很快面世。

“这还远远不够,两国刚刚达成协议,埃方还将翻译100部由中方推介的优秀图书,中方则负责出版和推广工作。”他说。

纳木纳说,埃及目前已有17所大学开设中文系,从事汉语教学和文学翻译的人才越来越多。

文化年闭幕式前夕,中埃文化部门除了签订图书互译协议,还就定期参加对方文化展会、学者互访等达成共识。纳木纳说,今后埃及将更多地参与中国的文化活动,进一步推动两国文化交融互鉴。

纳木纳认为,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对推动中埃各领域合作具有重要意义,埃及愿积极参与该框架下的文化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他指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交流是密不可分的。“如今,从开罗到广州的航班只需要8个小时,便捷的交通有力带动了文化交往。”

纳木纳说,文化年为中埃共建“一带一路”开启了新起点。他相信,随着中埃战略关系的不断提升,两国的文化关系也将持续跃上新水平。

他还表示,作为中国和阿拉伯国家举办的首个文化年,中埃文化年也为中国和其他阿拉伯国家,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开展文化交流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关推荐
埃及文化部举办“中埃文化关系”专题研讨会

埃及文化部最高文化委员会7日晚举办“中埃文化关系”专题研讨会,来自两国相关领域的50余名官员、学者参加,深入探讨两国文化交流与合作成果及前景。

第4届金砖国家文化部长会议在巴西召开

应巴西公民部邀请,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张旭率中国政府文化代表团出席10月10日至11日在巴西库里蒂巴举办的第4届金砖国家文化部长会议。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文化主管部门部长或代表出席会议。

中匈文化往来合作亮点多

匈牙利人喜欢中国文化,愿意同中国亲近。这不仅是经济日报记者在匈牙利工作和生活的切身感受,也是这几年参加众多活动时了解到的观众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