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西港故事”见证特区十年发展

来源: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 2018-07-12 10:20:49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为落实《关于组织开展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百城百县百企”调研活动》的精神要求,6月3日-6日,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产业国际化战略研究所副所长祁欣一行到红豆集团调研,而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作为红豆集团“走出去”发展的一张重要“名片”,也是本次调研的重点对象。

“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在未开发之前还是一片荒地,没有水、没有电、也没有路。先遣队员每天头顶烈日进行开发建设,条件十分艰苦。”在调研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建设情况时,西港特区公司副董事长戴月娥向调研组分享了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在开发建设中的感人故事和生动案例。

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是首个签订双边政府协定的国家级经贸合作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引入来自中国、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的企业125家,解决就业21000多人,是“一带一路”上的标志性项目,得到了中柬两国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但是,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的建设并非一帆风顺,背后是诸多的艰辛。

说起十年来的发展故事,戴月娥百感交集。她说道,特区在建设过程中,一开始当地村民并不理解,反而认为特区的建设妨碍了他们放牛,因为每头牛能卖300美元,这相当于全家一年的收入。之后,公司人员与村民交流谈心,并承诺等特区运营后,每人三个月就能赚回一头牛。如今诺言得到了兑现,在特区上班的家庭,一年的收入普遍在两千美元以上,家庭条件大为改观。

在特区建设起来以后,人才非常紧缺。戴月娥说道,为了培养能说中文的柬籍员工,西港特区公司不仅安排中方员工在附近学校免费教授中文,而且还联合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中文培训班,很多当地人在学成中文后进入特区工作,收入比务农时高了很多。戴月娥回忆道,当时有一位父亲每天都会载着自己的四个孩子到培训班来学中文,孩子学习的时候,父亲就在教室外等着下课,经过一位记者采访才得知,这位父亲家中有十一个孩子,每个孩子都想学中文,他的摩托车载不了那么多孩子,所以每天四个上过课的孩子在回家后,都要再把上课所得教给自己的其他七个兄弟姐妹。可以说,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的发展点燃了当地村民学习中文的热情,会中文也意味着在特区内能获得比一般工人更高的收入。

一个又一个感人故事和生动案例见证着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的成长。调研组表示,特区的故事让他们感触很深,回去后,他们将形成调研报告进行上报。

相关推荐
互联网如何激发经济社会向“新”力?——透视第5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2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5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92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7.5%;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加强,新型消费持续壮大,网络惠民走深走实,更多人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

云南曲靖:以赛事流量撬动投资增量

2月25日,曲靖罗平花海马拉松踏春开跑。

新华社经济随笔:义乌老板娘的新本领

“你好”“Bonjour”“Hola”……网上热传的一段视频里,浙江义乌的老板娘张吉英无缝切换各国语言,如数家珍介绍自家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