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巴西中国企业里阿根廷员工眼中的全球化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顾雯丽 2017-01-23 15:39:00

新华社信息里约热内卢1月23日电 (记者张启畅) 早晨,巴西最大城市圣保罗著名的金融街保利斯塔大街又迎来了涌动的人潮。大家纷纷进入街道两旁的写字楼,开始一天的工作。塞尔希奥·奥马尔也是上班人潮中的一员,他工作的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中远海运)是进驻保利斯塔大街的中国企业之一。

奥马尔是阿根廷人,曾在阿根廷、乌拉圭工作,26年前来到巴西并在此定居,2000年进入中远海运。他坦言,自从开始在一家来自拉美以外国家的公司工作,自己的生活也渐渐“全球化”了。

刚开始在中远海运工作时,奥马尔经历过一段适应期。“拉美人更奔放自由,中国人更强调纪律。刚进入公司时,我感到不习惯,没有兴致工作。但随着与领导、同事交流的深入,我发现这样的环境可以激发出我的潜能,这是我从来没有在自己身上发现过的。感受到不同的文化理念,做出一些自我改变,我觉得很值得。”

奥马尔认为,在全球化时代,文化碰撞是十分正常的现象,理解并适应不同的文化是这个时代对人的基本要求。刚开始在中远海运工作时,公司只有几个员工,现在已经发展到了40多人,大家都相处得非常愉快。

说到这十几年的工作,奥马尔表示,中国和拉美尽管相距遥远,但这只是地理上的距离。中拉在各方面的互补性强,而且全球化的浪潮已经把双方紧紧联系在了一起,在各领域的交流越来越多。从身边的商品到大型基础设施建设,拉美处处可以看到中国印记。在去年里约奥运会期间,奥运村的空调系统、奥运前夕开通的地铁线都有中国企业的身影。

全球化对奥马尔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买中国商品越来越方便了。他说:“以前中国商品给很多拉美人最深的印象就是便宜,但质量一般。不过现在中国制造的商品种类越来越丰富,而且大部分已经不再是低价的生活用品了,电脑、手机等数码产品质量都不错。”

奥马尔说,现在,他经常通过速卖通、淘宝海外版等平台网购中国商品。尽管等待商品从中国运到巴西的时间可能长达三四周,但奥马尔觉得并无大碍。“通过中国网站购买的商品在款式、价格和质量方面都有优势,运输时间长一点也没什么。”说着,他用手机向记者展示了刚下的一笔订单,是水族箱恒温设备。

奥马尔说,近几年,中国领导人多次来拉美访问,表明中国与拉美正走得越来越近,彼此间的经贸往来越来越频繁,这对双方都有好处。

但与此同时,奥马尔也承认,全球化对任何国家都有双重影响,中国商品进入巴西,丰富了当地市场,同时也给本地的类似产业带来一定压力。根据自己多年从事外贸的经验,奥马尔认为,正是这种竞争压力才能推动本国企业更快进步,而这也是面对全球化需要做出的选择。

“对手强,自己才能做得更好。”奥马尔说。

相关推荐
“红厅论坛:新时代中巴携手并进 推动命运共同体建设”在巴西举行

“红厅论坛:新时代中巴携手并进 推动命运共同体建设”研讨会4月25日在巴西圣保罗举办。30余位中巴官员、学者和媒体代表出席会议。与会嘉宾一致认为,中国和巴西同为世界性大国和全球南方代表性力量,构建中巴命运共同体对推动建设更加公正的国际秩序和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巴西科技部部长:深化巴中科技合作 共促世界和平发展

巴西科技部部长卢西亚娜·桑托斯4月25日在圣保罗举行的红厅论坛期间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巴西和中国的科技合作将为两国带来双赢,为世界和平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淡水河谷与巴西国家石油公司宣布合作测试含可再生成分燃油

巴西矿业巨头淡水河谷近日宣布与巴西国家石油公司开展合作,首次为淡水河谷租用的一艘船舶供应含24%二代生物柴油的船用燃油VLS1 B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