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这条路难度高却潜力无限”——武汉光谷企业家的创新实践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顾雯丽 2018-08-10 09:49:03

新华社武汉8月10日电 (记者谭谟晓、陈俊) 30年前,因距离主城区较远,武汉东湖高新区一度被戏称为武汉地图外的“两厘米”,全部家底只有电子产品一条街。如今,它有着更为人熟知的名字——“中国光谷”。在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光谷如何竞帆逐浪? 

记者来到长江电气智能电网产业园的时候,车间里的工人们正在加紧生产智能配电柜,这种设备大量应用于正在建设中的北京新机场。 

“配用电领域正在经历从‘功能化时代’向‘智能化时代’转变,这种技术变革带来巨大发展机遇。”长江电气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新城说,我们捕捉到智能电网市场的需求变化,加大创新投入迈向产业价值链中高端,自主研发了智慧变电站管理系统,在与国内外电气行业巨头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一举拿下北京新机场核心区电气设备订单。 

王新城说,近3年公司订单年均增速超过15%,今年保守预计增长20%以上。“未来5年,公司计划每年引进200名以上高端技术人才,研发人员占比将由现在的10%提升到30%。” 

记者在光谷走访高新企业时,企业负责人最常提到的一个词就是“创新”。掌握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从而掌握产业发展主导权,这已经成为企业的共识。 

在湖北省“公安云”的“五查一联系”系统中,公安人员键入查询对象的身份信息,便能立刻看到查询对象的社会关系、活动轨迹、个体特征等信息,能够快速锁定嫌疑人。这种“一键式”查询技术,来自武汉达梦数据库公司。 

“数据领域核心技术长期被国外IT巨头掌握,达梦从成立之日起,就坚持‘原始创新、独立研发’,掌握每一行源代码,这是扎根于血液中的理念。”武汉达梦数据库公司董事长冯玉才说,达梦走了一条难度高却潜力无限的自主研发之路。 

如今,达梦数据库产品已广泛应用于民航、电力、气象卫星等领域,连续多年在国产数据库市场占有率第一,并进军国际市场,占得一席之地。 

创新,从武汉东湖高新区成立的那天起就一直在涌现,并成为企业奋力追赶国际先进水平的法宝。 

成功研发我国首台万瓦连续光纤激光器、光纤激光器行业国内龙头、今年湖北省首家在A股上市的企业……刚满11岁的锐科激光表现令人注目。 

“2007年以前,中国光纤激光器长期依赖美国进口,不仅价格昂贵,而且供货周期长,一定要创造一条中国人自己的光纤激光器产业链。”锐科激光创始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闫大鹏说,公司团队潜心研发,手把手教企业制作元器件,实现了激光器核心材料和器件自主研发和生产,在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的同时,为国内企业转型降低成本。 

置身光谷园区,如同进入青春洋溢的大学校园,勃勃生机扑面而来。“去年光谷企业总收入1.2万亿元,过去五年保持年均两位数以上增幅,成为中部地区科技创新活力最强、经济增长最快的区域之一。”武汉东湖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刘子清说。 

昔日的电子产品一条街,如今已是518平方公里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光电子信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等支柱产业迅速崛起。未来,这里更让人们期待。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企业是转型升级的主阵地。光谷探索创新发展之路,成为中国经济稳健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站在新的起点,面对新的形势,坚持向创新要动力、向高质量发展要未来的中国经济,必将阔步向前、行稳致远。

相关推荐
中欧班列(武汉)第二始发站投运

2月11日9时许,随着一声汽笛长鸣,一列满载着汽车配件、机械设备、生活用品等商品的列车,从阳逻港货场缓缓驶出,这是阳逻港作为中欧班列(武汉)第二始发站首次投运,将为湖北深度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再添新动能。

中国武汉—新加坡经贸合作交流活动启动

中国武汉—新加坡经贸合作交流活动8日在中国武汉和新加坡两地同步拉开帷幕。

铁轨上的“驼铃声”:中欧班列助“九省通衢”货通海外

目前,中欧班列(武汉)拥有55条国际物流通道,辐射40个国家和地区、117个城市,初步形成了可深入亚欧大陆的国际多式联运服务网络,成为国内外贸企业进出口的重要运输通道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