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海关总署推多项举措促跨境贸易便利化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顾雯丽 2018-09-28 14:35:44

新华社北京9月28日电 (刘红霞、马睿) 以减单证、优流程、提时效、降成本为发力点,海关总署27日宣布一揽子惠企举措并列出落地时间表。

海关总署党组成员、国家口岸管理办公室主任张广志当天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说,与去年重点压缩海关通关时间不同,今年的工作重点是压缩整体通关时间,推进更高水平的贸易便利化。

他介绍,在减单证方面,现阶段进出口环节核验的监管证件有86种,11月1日前拟取消8种、合并12种、退出口岸验核18种,减至48种,并且原则上全部实现联网、在通关环节对比核查。

在优流程方面,海关总署将深化全国通关一体化改革,推进海关、边检、海事一次性联合检查。“双随机、一公开”作业模式从一般监管拓展到常规稽查等全部执法领域。提高进口货物抵达口岸前“提前申报”比例,非查验货物抵达口岸后即可放行提离。推进关税保证保险改革,“先放行后缴税”。推行进口矿产品等大宗资源性商品“先验放后检测”。开通农副产品快速通关“绿色通道”。

在提时效方面,张广志说,海关总署将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年底前将进口和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在去年基础上再压减三分之一,其中进口从97.39小时压缩至65小时,出口从12.29小时压缩至8.2小时。到2021年底,进口整体通关时间相比2017年压缩一半,减至48小时;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压缩一半,减至6.15小时。

在降成本方面,他说,今年内将实现集装箱进出口环节合规成本在2017年的基础上减少100美元以上,“这是个硬指标”。10月底前由各地公布当地口岸收费清单,力争改变进出口环节收费项目比较多、竞争不够充分、进出口企业议价能力比较弱、收费标准较高等问题。

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是海关总署常抓不懈的一件大事。张广志介绍,海关总署将进一步提升口岸物流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今年年底前将“单一窗口”主要业务应用率提高到80%,2020年底前达到100%。

相关推荐
总量增长、质量提升、变量可控——三重维度解码中国外贸半年报

在国新办7月14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用“实属不易”评价我国外贸上半年成绩单。他说,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我国外贸保持较强韧性,实现总量增长、质量提升、变量可控。

海关总署:上半年我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11.29万亿元 同比增长4.7%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表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11.29万亿元,同比增长了4.7%,占外贸整体比重达到51.8%。

金砖国家海关示范中心建设不断加强

记者7月8日从海关总署获悉,中国海关强化金砖国家海关示范中心建设,围绕“金砖国家‘智慧海关’示范中心网”“能力建设与交流合作”和“智慧海关建设与合作示范点”三大任务,努力使示范中心为金砖国家间的经贸往来提供有力支持,助力“大金砖合作”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