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中马友谊大桥项目实施经验对援外成套项目管理的启示

来源:新华丝路网 责任编辑:王晶晶 2018-09-29 10:31:02

新华丝路网马累9月29日电(记者唐璐、朱瑞卿)8月30日,中国政府向马尔代夫援建的中马友谊大桥正式通车,这意味着马尔代夫没有桥梁的历史从此结束。中马友谊大桥是在“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下率先成功实施的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过程中克服了多项技术难题以及工期紧张、物资匮乏、场地有限、航空限高、环保严苛等多项实施困难,最终提前一个月交付外方使用,成为中国援外历史上的新标杆。

记者从2015年底大桥动工起便对桥梁的建设过程进行跟踪报道,通过对相关人员采访以及观察发现,中马友谊大桥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的成功经验,或可对中国其他援外成套项目管理提供一些启示。实践证明,通过加强对现场的一线监管力量,切实履行政府主动监管职责,是援外项目顺利实施的有力保障。

第一,遴选政治上信得过、业务上靠得住的实施企业。

中马友谊大桥项目是近年来技术难度最复杂的援外成套项目,工期异常紧张。经交通部推荐,结合参考近年工程业绩,根据援外项目采购管理办法,商务部最终选定了国内桥梁建设领域领军企业承担该项目实施任务,其中项目管理单位为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施工总承包单位为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据了解,上述两家企业在各自领域内拥有较好的行业口碑,经济、技术和管理力量较强且能协调业内资源支援该项目实施。同时,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两家企业的上级单位中交集团也成立了以集团总裁为组长的协调指挥领导小组,对该项目直接进行监督和指导,为项目的如期完工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和资源保证。

第二,现场管理团队高水平、负责任。

为避免企业出现“大庙小和尚”的情况,商务部对实施企业拟派出的项目现场管理组和施工技术组主要管理人员进行了资格审核和行前培训,宣讲援外制度,指导其按合同约定履职,并在实施过程中加强对人员履约情况的监管。

项目管理公司派出了由2名教授级高工带队、含项目主要设计人员在内的16人现场管理团队,对质量、进度、安全、投资、文明和环保施工进行全方位把控;施工总承包单位派出了多达100多人的现场管理团队,对全场近千名工人、两个工区、数十个同步作业面进行管控。

 第三,借助专家的外脑力量解决复杂的技术问题。

大桥建设过程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技术难题。鉴于项目施工条件不利、技术难度复杂且工序环节交叉,对于工期、安全、质量和环保等各项工作带来极大挑战,中交集团成立了以集团总工程师为组长的专家咨询团队,多次组织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等权威专家参加的专项审图、技术论证研讨会,对涉及桥梁建设的各种关键技术进行论证和咨询。

该项目借助业内权威专家的外脑力量,在33个月的超短工期内,成功解决了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同时也创造出了远洋岛礁连接桥梁工程建设定额,填补了类似工程的空白;开创了远洋深海无遮掩环境及珊瑚礁地质条件下特大型桥梁建设先河的不俗成就,为类似工程建设提供了示范核样本。 

2018年初,马尔代夫在全国实施了为期45天的紧急状态。为了确保大桥建设进度不受影响,现场各方在使馆和商务部驻项目专职代表的领导下成立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启动项目应急机制,按照“集中领导,统一指挥;内紧外松,不误生产;周密部署,坚决落实”的原则,号召党员同志做好最后撤离准备。由于研判局势准确,积极稳妥应对,最终使项目进度没有因为当地政局原因而耽误一天。

第四,注重提升援外项目形象和影响力。

在大桥工地上,立着一块非常醒目标牌“在这里,我们就代表中国”。这是项目实施单位根据援外项目的公共外交属性提出的口号,旨在提醒参建人员准确理解“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的理念,从自身做起,以实际行动维护祖国形象。除了通过自身形象宣传中国之外,大桥项目在媒体对外宣传方面也有过人之处,他们自己有一支非常强有力的宣传班子,所制作的大桥作品达到专业水准。 

 第五,通过加强对现场的一线监管保障项目顺利实施。

为实施好这一重大标志性项目,商务部先后派驻两名专职项目代表,代表商务部协调马方履行政府间协议和对外实施合同规定的义务;指导项目管理公司开展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对外协调和交涉;牵头落实国内有关项目实施管理的具体指示,对项目建设进行一线监管,并督促项目管理公司和工程总承包企业切实履行援外规章的规定要求和内部总承包合同的规定义务;在授权范围内处理施工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专职项目代表按照“协调、监督、指导、服务”的原则,“一手抓党建,一手抓生产”、“一边做好对内沟通桥梁,一边做好对外沟通纽带”、“既把握原则方向,又参与具体决策”。

 

相关推荐
中马友谊大桥项目合龙贯通

随着中国在马尔代夫援建的中马友谊大桥主桥20号墩至21号墩之间的钢箱梁9日成功合龙,大桥至此全线贯通,建设工作取得关键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