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通讯:每次到中国都会发现不一样的中国——美国前联邦参议员斯蒂文森三世眼中的中国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顾雯丽 2018-10-15 15:33:41

新华社芝加哥10月15日电 (记者徐静、苗壮、汪平) 1975年8月,作为美国国会议员访华代表团成员,阿德莱·斯蒂文森三世访问了中国。

那是斯蒂文森第一次中国之旅。代表团在上海入境,乘火车前往北京。在北京,时任中国副总理邓小平接见了代表团成员。

十天的旅程中,美国国会议员代表团参观了中国的一些主要城市和农业区。那次旅行给斯蒂文森留下了深刻印象。“我记得到处都是自行车。街上除了我们的汽车就没有其他汽车了。”这是斯蒂文森对中国的第一印象。

1979年初,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闭幕后一个多月,时任中国副总理邓小平访问美国,斯蒂文森有幸陪同。“我陪同他参观了华盛顿特区,还带他参观了美国国会大厦。”斯蒂文森告诉新华社记者:“邓小平言语不多。但是他开启了中国的改革开放,从而改变了世界。”

斯蒂文森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一个政治世家,他本人1970年至1981年担任美国联邦参议员。在退出政界后,斯蒂文森开始以不同身份频繁访华。

20世纪90年代,斯蒂文森在中国创办了一家合资企业,将先进的通信技术引入中国。21世纪初,他担任华美资本有限公司联合董事长,为中资企业赴美投资提供投资分析和融资服务。从2004年起,他同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河南省政府等多次联合主办“中美中西部经济合作论坛”,为两国中西部地区间的交流合作搭建平台。

“我在中美之间频繁往返。每次到中国,都会发现一个不一样的中国,每个方面都有变化。”斯蒂文森回忆说:“中国变得越来越发达,到处都是高楼,街道上到处都是汽车。”“起初我们乘火车旅行,这样可以在陆地上看中国的变化。之后就开始乘飞机旅行了,这样可以游览中国更多的地方。”

“我们参与了中国早期的互联网建设,而现在中国的互联网用户已经超过了美国。”斯蒂文森说,中国对外来投资更加开放,还推动合作加强国家间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

斯蒂文森说中国的变化太大、太多,无法一一列举。他赞叹道,如此众多人口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摆脱贫困,“而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才仅仅40年时间”。

在斯蒂文森的书房,挂在墙上、放在桌上的,除了家族照片,最多的就是他在中国各地的留影,以及他和中国各阶层人士的合影。斯蒂文森笑着说:“现在我在中国自由旅行,同中国人用英语交谈。我在中国的好朋友可能比在美国的还多。”

已经88岁高龄的斯蒂文森对记者说:“我很想再去中国。”

相关推荐
“穿越”乡村好去处|古韵新姿间,邂逅非遗风华

安徽呈坎村,坐落于黄山南麓,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在这里,徽州古建筑层层叠叠,与远山和云雾晕染成一幅水墨画。

全球连线|德国专家:欧中应着眼长远聚焦合作

德中经济、教育和文化协会主席贝恩德·艾因迈尔近期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是欧中建交50周年,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关键时刻,欧中更应着眼长远、聚焦合作。

“我们很荣幸成为这条坦途的见证者”——吉尔吉斯斯坦新北南公路让沿线地区焕发活力

吉尔吉斯斯坦与中国合作建设贯通吉南北的干线公路——新北南公路。该公路全长433公里,为当地人民带来了切实便利和福祉,也让沿线地区焕发“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