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新疆乌苏:生物制造的小产业与大未来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顾雯丽 2018-11-05 10:08:41

新华社乌鲁木齐11月5日电 (记者齐易初、段敏夫) 随着生物新型纺织材料项目的落户,在位于新亚欧大陆桥沿线的新疆乌苏市,生物基纺织材料正搭载中欧班列远销欧洲,不仅创造了农民增收新途径,也使生物基纺织材料逐渐成为“一带一路”上中国纺织品的新名片。

“拉进去是一车玉米、秸秆,出来居然成了纺织材料。”乌苏市西大沟镇村民马国义感到不可思议。最近两个月来,自家地里种的玉米不再当粮食、饲料卖,却在生产尼龙等纺织材料的工厂里找到了新角色。

变化始于上海凯赛生物新型纺织材料项目落户乌苏。2016年,凯赛与乌苏市签约,在乌苏化工园区开工建设化纤产业园,聚酰胺和二元酸等材料是该园区的主要产品。

“聚酰胺,就是尼龙,传统的尼龙是通过石油基材料提炼制造的。”凯赛(乌苏)生物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洪波说,“我们的聚酰胺使用生物基材料,绿色、环保、可再生。原料就是农民地里的玉米、小麦和秸秆,一年预计可收购三四十万吨。”

乌苏市是新疆玉米、棉花等大宗作物重要产地之一,具备原料优势。“我们村里2000亩地,大多种玉米,以前种玉米一亩地顶多挣六七百元,还怕赔钱,现在卖进工厂一亩地能挣1000多元。”马国义说。

除为农民开辟创收新路外,产业园的建设为国内高端生物基纺织在产业化方面辟出新路。特别是开发出的生物基戊二胺和生物基聚酰胺系列新材料与产品,不仅比传统的尼龙66物理性能好,还能运用在汽车、电子、医药等行业。

据介绍,这一技术突破已引起国际关注,如今凯赛乌苏园区的大量产品订单都来自欧洲。“乌苏市在中欧班列铁路沿线,客户大多来自德国等工业基础雄厚的国家和地区。”王洪波说。

“相比石油化工,生物制造还是小产业,但生物基材料的广泛应用正逐渐成为趋势,我们眼前是大未来。”王洪波说。

相关推荐
中国进出口银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分行助力坦桑尼亚输变电站建设

近日,中国进出口银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分行聚焦主责主业,融资支持新疆企业在非洲承建坦桑尼亚输电及变电站建设项目,切实改善当地用电紧缺状况,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民众带来实实在在获得感、幸福感。

天山南北舞起来——第七届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舞动文化交融乐章

这个夏天,爱跳舞的人们来到“歌舞之乡”新疆:7月20日至8月5日,第七届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在新疆举办,来自国内各地和美国、意大利、塔吉克斯坦等8个国家的26台精品剧目轮番登场。

我国首条直飞乌兹别克斯坦乌尔根奇国际货运航线开通

8月4日,乌鲁木齐直飞乌兹别克斯坦乌尔根奇的国际货运航线正式开通,这也是国内首条直飞乌兹别克斯坦乌尔根奇的国际货运航线,标志着乌鲁木齐天山国际机场在中亚地区的航空通达性与辐射能力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