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进博会上,那些说着中文的“老外”们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顾雯丽 2018-11-09 16:48:32

新华社上海11月9日电 (记者潘清) “一滴树脂,历经数百万甚至数千万年才能形成美丽的琥珀。所以我们把自己的品牌命名为‘时光之泪’。”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波兰琥珀展台上,马丁·库别尔斯基用流利的中文告诉记者。

这位波兰帅哥的流利中文,源于上世纪末在上海外国语大学的一段留学生涯。毕业后,马丁曾在中国短暂创业,专门服务于波兰的贸易公司。2003年他为爱回国,迎娶出身琥珀世家的安娜,并协助妻子创立了“时光之泪”品牌。

在上海举办的首届进博会吸引着全球的目光,盛产琥珀的波兰也不例外,包括“时光之泪”在内的13个琥珀品牌组团参展。展台前观众络绎不绝,令马丁确信,越来越多中国人钟爱这种美丽的天然宝石。他透露,自己和安娜正计划在中国开设实体店。

今年7月,中欧班列(成都)提速,从成都到马丁的家乡罗兹最快只需要10天半。马丁说,这让他对未来在中国的创业计划更有信心。

在食品及农产品展区,一位顶着白色假发的阿塞拜疆青年同样会用标准的普通话,为人们介绍来自“东方之星”酒庄的各种洋酒。

这位小伙子有着长到让人无法记住的名字,所以他更喜欢别人叫他“西姆”。西姆14岁到中国求学,先后在山东青岛和辽宁大连完成学士和硕士学业,眼下是上海师范大学的一年级博士研究生。

西姆的另一个身份是家族企业的中国业务代表。这次他带着“东方之星”的14款产品来到进博会,包括干红、干白以及用柿子、苹果酿造的蒸馏酒。

“中国消费者很乐意尝试新鲜事物。对于希望在中国打开市场的外国品牌来说,除了产品本身有好的品质,推广的技巧也很重要。”西姆说,进博会帮助他接触更多中国经销商,也让更多中国人认识了“东方之星”。完成博士学业后,他会选择在上海“扎根”,从事教育工作,同时兼顾家族生意,把来自阿塞拜疆的美酒送上更多中国人的餐桌。

除了马丁、西姆,进博会上还有很多说着中文的“老外”。他们大多因为留学来到中国,毕业后或留下就业、定居,或回国服务于与中国有经贸往来的机构和企业,续写与中国的缘分。凭借自身优势,他们成为中国与全球经济往来的特殊“桥梁”,也在中国持续的开放进程中成就着自己的人生。

相关推荐
2025年浙江中欧班列开行突破1000列

9月17日,2列满载日用百货、电子元器件、新能源设备等出口货物的中欧班列先后从义乌西站驶出,标志着2025年浙江中欧班列(含中亚方向)累计开行已突破1000列。

中欧班列(武汉)第二始发站国际联运通道正式双向贯通

近日,首列从哈萨克斯坦的十月镇始发、满载着55车共110个货柜小麦粉的中亚班列,经阿拉山口岸入境,顺利抵达中欧班列(武汉)第二始发站香炉山站,并通过长江黄金水道进行分拨,标志着中欧班列(武汉)第二始发站正式实现去程与回程的双向贯通,湖北省第二条与中亚及欧洲贸易的国际铁路联运通道全面打通,进一步提升了武汉在国际物流中的枢纽地位,形成了更为完备的国际国内双循环物流体系

阿官员:推动提升途经阿塞拜疆的中欧班列数量

中欧班列(浙江)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班列开行5周年暨接车仪式9月9日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举行。阿塞拜疆官员在活动上说,将推动提升途经该国的中欧班列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