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记者手记:中希文化的交流与共鸣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顾雯丽 2018-12-06 08:56:13

新华社雅典12月6日电 (记者于帅帅、李晓鹏) “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刻,”4日晚,希腊雅典国家当代美术馆馆长卡特里娜·科斯基纳谈起日前在中国美术馆开幕的“道之为物:由象及神”展览时异常兴奋,“感觉棒极了!”

“道之为物:由象及神”展览由中国美术馆、雅典国家当代美术馆在中希文化交流年的框架内合作举办,展出的是雅典国家当代美术馆围绕文字和纸张等元素的馆藏作品,共有来自希腊和国际社会40位艺术家的80件作品参与。

这次跨文化交流是中希两国艺术的再次碰撞。2017年,由中国美术馆策划的“中国写意——来自中国美术馆的艺术”展曾赴雅典展出,受到希腊观众热烈欢迎。

作为“道之为物:由象及神”展览的策展人,安娜·迈科尼亚蒂告诉记者,此次展出的作品之所以主要围绕文字和纸张等元素,是因为中国拥有非常悠久的书法传统,希望借此能引发更多共鸣,让中国观众充分了解希腊现当代艺术。

科斯基纳说,中国和希腊两个古老文明一路成长,能够在旧有文化交流的基础上开展新时期的跨文化对话“真是太棒了”。希望以这两次互展为起点,中国和希腊博物馆能够展开更加长久的友谊和合作。

今年夏天,丝绸之路国际美术馆联盟在北京成立,迈科尼亚蒂跟随团队前往参加。这次经历让她对希腊与中国以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间的文化交流充满期待。

“就我在北京的经历而言,中国人对希腊文明有着深深的敬意和钦佩。我认为这是双向的,希腊人也是如此。”她说。

采访中,迈科尼亚蒂6岁的儿子笑盈盈地跑过来。迈科尼亚蒂解释说,儿子对与中国相关的人和事都很感兴趣,尤其喜爱筷子这一中国饮食文化的标志工具。

“我在中国的朋友得知后,专门送给他一双儿童筷子。他非常开心,吃什么都喜欢用筷子!”她笑着说。

孩子表现出的这种对异域文化的好奇心,正如雅典国家当代美术馆借助东西方文化交流项目所期望达到的目的——激发人们对不同国家和地区文化的好奇,从而进一步深化对彼此文化的认知和欣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民心相通。

相关推荐
“金面撞脸”:跨越山海的中希文明对话

在三星堆博物馆的展柜中,两副来自不同文明的黄金面具正进行着一场跨越山海的文明对话。

黑龙江省第二届中俄青少年文化交流嘉年华活动启动

7月4日,由团省委、省外事办、省教育厅、省文旅厅、省青联共同指导,共青团牡丹江市委、市外事办、市教育局、市文体广旅局共同主办,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牡丹江市新华书店等单位协办的黑龙江省第二届中俄青少年文化交流嘉年华活动在牡丹江启动。

中印尼大学生文化交流活动在印尼巴陵康孔子学院成功举行

由中国信阳师范大学与印度尼西亚伽内什师范大学共建的巴陵康孔子学院26日成功举办中印尼大学生文化交流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