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网北京12月10日电 (记者陈奥) 2018年国际智慧教育展览会于本月8日至10日在京举行,集中展示教育热点领域的院校解决方案和成功落地的应用案例,来自全球各地的教育信息化相关机构负责人、专家学者、企业学校代表等上万人参会。
本届展会由“1+2”的主、分论坛和18个专业论坛组成,突出“智慧、智能和未来”主题。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会长杨志坚表示,希望通过国际化的交流,能够在更大的视野和格局中发现差异、形成共识,互相取长补短,从而协同开展教育信息化的宏观规划和应用驱动。
据介绍,本届展览会规划了“新课标新高考改革方案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专区”“智慧校园成果案例展区”“校园文化与核心素养主题区”等8大热点展区,集结300家拥有核心技术应用方案能力的品牌企业与学校联动,以“展示+体验”互动形式,让观展者一饱眼福、身临其境。
以“智慧校园成果案例展区”为例,上海交通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效与现场观众分享了自身智慧校园建设的成功经验。其中,上海交通大学展示的智慧教室整体解决方案,运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带来“教”与“学”的变革,将教学平台打造成“线上教学楼”。利用教室内的人数统计系统采集学生出勤率,不仅能够从侧面反映这门课的教学状况,甚至能够统计出各学院、各专业之间的学风差别。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如何进行教育创新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焦点。在“2018年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的全国中小学智慧教育校长论坛”上,东北师大附中教师张晓顺表示,核心素养与智慧课堂在教学实践中的深度融合对基础教育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核心素养可以使课程目标更具体化,还为确定课程内容提供重要依据;而智慧课堂可以从教育和技术两个视角来理解,教育方面,指的是培养学习者高级思维能力和适应时代创新创造能力的“智慧型人才”,技术方面,则强调使用“智慧型课堂技术”。
张晓顺表示,核心素养反应了时代对教育产品的诉求,智慧课堂则是社会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二者深度融合任重道远,离不开广大一线教师的积极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