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伊朗对必需品进口的补贴无法抑制物价的上涨

来源:商务部网站 责任编辑:许振威 2018-12-13 11:26:50

伊朗《金融论坛报》12月10日报道,伊政府虽然对必需品进口进行用汇补贴,使用1:42000的美元兑里亚尔官方汇率(约为公开市场外汇价格三分之一),但必需品价格涨幅并不比其他消费品低。伊朗计划和预算组织负责人诺巴赫特日前宣布,政府下一伊历年(2019年3月-2020年3月)拟投入140亿美,继续对基本商品进口实行补贴,以缓解通货膨胀对伊朗家庭的打击。这项政策是否能奏效?从伊央行和国家统计中心分别发布的官方宏观经济数据来看,上述问题的答案是“几乎不可能”。

政府所列的25种必需品进口补贴清单包括大米、小麦、冷冻红肉、新鲜红肉、鸡肉、鸡蛋、豆粕、玉米、大麦、畜药、化肥、杀虫剂、种子、糖、食用固体和液体脂肪、植物油、豆类(扁豆、豌豆)、油菜籽、重型轮胎、出版纸、新闻纸、纸浆、干茶、药品和医疗设备以及农业机械。

央行在其网站上发布了最新一周(截至11月30日)的德黑兰食品零售价格变化情况。数据显示,只有豆类组的扁豆价格涨幅不大,而其他种类商品在此期间价格大幅上涨。例如,鸡蛋、红肉、鸡肉和植物油的价格年内涨幅都超过35%。根据央行的数据,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年内平均上涨了32.9%。伊朗国家统计中心的月度报告也证实了这一结果,CPI指数年内上涨了30.9%。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外汇补贴政策未能帮助稳定基本商品价格。

相关推荐
通讯丨“我两次庆祝春天的到来”——中伊新年文化的交响

伊朗青年沙欣·霍达班德今年28岁,其母亲是中国人,父亲是伊朗人。他的相貌很好地继承了父母双方的基因。日前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的一个新春游园会上,这位睫毛卷翘、头发浓密的青年笑着告诉新华社记者:“幸运的是,我每年能两次庆祝春天的到来。”

通讯|中伊文化交流的“双向奔赴”

“丝路长云——中国艺术文化精品展”日前在马利克国家博物馆开幕,展出一系列中伊丝绸之路文化交流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