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通讯:“非洲温暖之心”的中国天使——记第六批中国援马拉维医疗队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顾雯丽 2018-12-27 09:20:37

新华社利隆圭12月27日电 (记者彭立军) 彼得是一名10岁的马拉维小男孩,左手食指肿胀疼痛已经快10天了。这天,他早早来到村里的卫生院,焦急地等待中国医生的到来。

彼得所生活的卡迪迪村是马拉维南部城市布兰太尔以北约20公里的一个普通村落。村里有个卫生院,为当地约2.1万名村民提供医疗服务。卫生院仅有两名全科医生,只能提供门诊服务,且条件简陋,极度缺医少药。听说第六批中国援马拉维医疗队的医生要来这里义诊,村民们高兴极了,一大早就赶到卫生院等候。

彼得被外科医生高王军诊断为手指脓肿。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医疗队队员克服困难,为他进行了切开引流术,并仔细进行脓腔清理。刚做完手术的手指还有点儿疼,不过得知很快就会痊愈,彼得开心地连声向中国叔叔表示感谢。

4个多小时里,中国医生的诊桌前一直被围得水泄不通。医生们共接待、接诊患者约200人,诊治疾病60余种,无偿发放药物200余类,还向村民提供自制的非洲常见传染病防治英文手册。

马拉维位于非洲东南部内陆地区,因常年气候温和宜人以及当地民风纯朴而享有“非洲温暖之心”的美誉。它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也是全世界艾滋病感染率和疟疾疫情最严重的国家之一。2008年,中国政府向马拉维派出第一批医疗队。时至今日,中国医疗队已经扎根于马拉维老百姓心中。对于他们来说,医疗队的医生们就是来自中国的天使。

由于没有自主工业,马拉维几乎所有物资都依靠外援,极度缺医少药已成为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依靠扎实的临床功底,中国医生在这里做到了“巧妇要为无米之炊”,在简陋的条件下不断刷新着技术难度:开设儿科神经门诊,指导当地医生为脑疟患儿进行神经康复治疗;为高龄且有合并症患者麻醉,争取手术机会;开展首例胃癌根治术手术,填补当地医院手术空白;为病程几十年的神经性皮炎患者进行针灸治疗,效果明显……

马拉维是艾滋病、疟疾、结核等传染病的重灾区,医疗队队员在承担繁重临床任务的同时,还面临着巨大的职业风险和心理压力。医疗队队长樊江波清楚地记得队员在医治传染病过程中手被扎破后给自己打电话时的紧张与无助。有感于马拉维医疗环境的艰苦,医疗队员们在工作之余更是注重传帮带,手把手交给非洲同事先进的医疗技术,还致力于向普通民众普及各类防疫知识,在当地大受欢迎。

中国医疗队的努力与付出,马拉维人民看在眼里,记在心上。马拉维国家通讯社日前撰文报道中马医疗合作的现状及前景。马拉维第一大官媒、影响力最大的报纸《THE NATION》专版刊文,赞扬中国医疗专家在非洲大陆救死扶伤的高尚国际主义精神。

在卡迪迪村义诊现场,马拉维妇女、儿童、残疾人与社会福利部长塞西莉亚·查扎马动情地说:“中国朋友真正把马拉维民众的疾苦放在心上,这次义诊是马中友好和国际人道主义精神的生动体现,真心感谢我们的中国朋友!”

相关推荐
记者手记|跨越语言的医疗接力——中国援莫医疗队义诊现场见闻

四月的莫桑比克马托拉市,阳光和煦,绿树成荫。清晨时分,位于马托拉市的马托拉省医院内已有不少当地居民手握预约登记表,早早在候诊区等候。他们都在翘首以盼,迎接来自中国的医生们。

中国援圭亚那医疗队接力诊治难治性青光眼患者

乔治敦消息:近日,难治性青光眼患者莱昂内尔·奇尼安到圭亚那首都乔治敦公立医院眼科找黄晓波医生复诊,并表达了对中国医疗队眼科专家们的感谢。

援乍得中国医疗队紧急救治乍得高危孕妇

第20批援乍得中国医疗队近日在乍首都恩贾梅纳的中乍友谊医院成功抢救一名重度子痫前期并发急性心力衰竭的危重孕妇,助其平安诞下婴儿,赢得乍得医务人员和患者家属的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