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专访:深化市场化改革将提升中国经济增长潜力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顾雯丽 2019-01-23 10:51:47

新华社华盛顿1月22日电 (记者高攀、熊茂伶) 美国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尼古拉斯·拉迪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如果进一步推动市场化改革,特别是深化金融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平衡好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关系,未来十年中国经济仍有潜力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

“我没有改变我的观点,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的市场化改革非常成功。”在位于华盛顿的办公室,拉迪向记者讲述多年来跟踪研究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和经济改革的心得。他认为,市场化改革是过去40年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的动力源泉,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也是挖掘未来中国经济发展潜力的关键。

在进一步推动市场化改革拉动经济增长的具体举措方面,他认为,中国应进一步推动金融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提升银行和资本市场配置资金的效率,加快处置“僵尸企业”,鼓励更多市场导向的并购交易等。

拉迪不认同一些学者对中国经济增长将不可避免大幅放缓的判断。

“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经济规模太大,不能复制小型经济体成功转型的增长经验。我不这样认为。中国拥有巨大的国内市场,可以依赖内需而非出口实现经济快速增长。”拉迪说。他表示,如果中国经济增长成功转向更多依靠国内消费驱动,中国经济再快速增长十年不成问题。

拉迪还认为,将中国经济增长前景与上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增长停滞的情况进行类比也具有误导性。他表示,当时日本经济增长停滞主要缘于自身宏观经济政策失误,中国应吸取日本的政策教训,把握好去杠杆节奏,重视防范金融风险,平衡好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关系。

在拉迪看来,研究中国经济还要学会从纷繁复杂的经济数据中剔除“噪音干扰”,把握中国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大势。

拉迪办公室书架上陈列的绝大部分书籍都是历年积累的《中国金融年鉴》《中国统计年鉴》等中文统计资料,他的办公桌上也堆放着许多打印出来的中国官方经济数据。对中国宏观经济数据烂熟于心,是记者多次采访拉迪的最深切感受。

拉迪认为,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是研判中国经济走势的重要且可靠的指标。

“可支配收入增速是未被引起足够重视的最重要经济数据之一,因为可支配收入是消费开支的来源,而消费又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拉迪说。

相关推荐
稳中求进每月看丨奋楫扬帆风正劲——7月全国各地经济社会发展观察

7月,下半年经济运行开局的关键时段。夏日经济激活暑期消费新活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向纵深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提速加力、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扩大……行至年中,各地凝聚力量,主动作为,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

新华时评丨大门敞开,共享市场新机遇——中国发展增益世界之开放性

日前发布的中国经济“半年报”显示,在保护主义阴云密布、全球复苏步履蹒跚之际,中国以坚定的开放姿态,实现了经济的稳健增长。这一成就不仅彰显了中国经济底盘稳、韧劲足,也印证了一个朴素的道理: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

新华时评丨稳中向好,为全球注入信心——中国发展增益世界之稳定性

日前发布的中国经济“半年报”显示,上半年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地缘冲突频发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确定性”已成为稀缺品。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的稳健表现不仅关乎自身发展,更为动荡不安的世界经济注入宝贵的信心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