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信息北京3月31日电 (记者李雪青) 《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发布、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推开、电力体制改革全面推进、油气体制改革拉开序幕……2016年对于中国能源行业来说是变革的一年。然而,面对变革中一些新老问题交织并存的现象,如何在变革中找准方向、稳步前行是摆在能源决策者和能源企业面前亟需了解和应对的问题。
日前,由电力规划设计总院(下称“电规总院”)编写的《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16》(下称“《报告》”)针对我国能源变革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大量的分析研判,并针对实际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该报告是电规总院作为能源专业型智库出版的首部能源发展报告,也是国内首份以大能源观视角完成的年度报告。
国内首份涵盖能源全行业的综合研究型年度报告出炉
《报告》着眼于整个能源行业,以“四个革命、一个合作”为主线,从能源行业整体情况、能源消费、能源供应、能源技术、能源政策和国际合作等方面,对2016年我国能源发展状况进行全面梳理,并对2017年能源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原副院长刘克雨在此间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以往的能源类报告仅针对石油、煤炭等特定领域,而这份报告是国内首份涵盖整个能源领域的综合研究型年度报告。《报告》具有内容全面、数据详实、形式创新、研究深入和直面行业热点、难点问题等特点,对于政府部门和企业都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报告》指出,2016 年,我国经济企稳向好,发展质量进一步提高。能源消费低速增长,能源结构不断优化,节能减排成效显著。能源与经济之间的“解耦”特征愈加明显。我国能源发展思路正从“速度规模”向“质量效益”转变,防范和化解产能过剩、促进能源清洁低碳发展成为行业主基调。
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持续优化。《报告》指出,2016 年,全国煤炭消费量约37.8 亿吨,同比下降4.7%,连续三年出现下降,石油消费增速放缓。同时,电力和天然气消费增速回暖,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不断提高。工业用能增长缓慢,交通和建筑用能成为终端能源消费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报告》预测,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各行业发展前景和用能需求,2017 年我国能源消费将延续消费结构清洁化趋势,消费总量呈低速增长,清洁能源比例继续提高,交通与建筑用能依然是能源消费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在能源供应上,2016 年,国内一次能源生产总量同比下降4.2%,煤炭产量连续第3年下降,原油产量现建国以来最大降幅,天然气产量增速回落,新能源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势头,能源投资总体下降,电网建设增长较快。煤炭“去产能”取得进展,弃风、弃光、弃水等问题仍在加剧,炼油、煤电等环节已着手控制投资节奏。《报告》预测,2017年我国煤炭产量将有所回升,石油产量将继续下降,页岩气和煤层气产量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速,预计天然气总产量增长好于2016年;年发电量将温和上涨。
《报告》还对目前能源行业的一些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了深度剖析,其中包括天然气价格传导问题和炼油业产能过剩等问题。
智库在能源变革中应主动发挥第三方智力支持作用
如何正确认识能源发展的新特征新规律,如何把握能源发展新常态下的机遇,需要专业智库提供智力支持。电规总院院长谢秋野指出,智库在我国能源改革中应发挥“独立、客观、公正”的第三方作用,更好地为政府科学民主决策提供智力服务,促进能源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刘克雨认为,《报告》不回避能源业目前面临的难点和敏感问题,同时通过大量的数据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这种“说实话”的精神对一个专业智库尤为关键。
作为一家与我国电力事业共同成长起来的专业电力规划机构,电规总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54年成立的电业管理总局设计管理局,2011 年起,电规总院由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直接管理,2014年按照中国能建整体改制上市工作部署,电力规划总院有限公司正式组建,标志着该院进入了全新发展阶段。凭借其在能源及电力领域产业政策、发展战略、规划研究和新技术研究等方面的丰富经验,该院为政府和企业提供了大量高水平的研究报告和规划方案,曾牵头组织开展国家能源局的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和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的基础性研究工作。
对于一家智库来说,研究成果实现成功转化也至关重要。谢秋野介绍说,作为我国电力规划设计行业的“国家队”,电规总院目前已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行业主管部门及相关司局实现了全面业务对接,并与各省(市)能源主管部门建立了密切联系与合作,这就为其与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之间架起了顺畅的沟通通道,使其研究成果及时反馈到能源主管部门,为政府决策提供专业的参考意见。
同时,电规总院的相关研究成果也深受能源电力企业的欢迎。国电集团计划发展部副主任徐连兵表示,企业非常欢迎专业智库提供的研究报告,而电规总院在人才、政策研究、行业和新技术研究领域均具较大优势,提供的智库报告和研究成果为企业在前期项目决策和开发中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