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中巴经济走廊生态保护合作风生水起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顾雯丽 2017-04-21 11:49:16

新华社信息乌鲁木齐4月21日电 (记者程云杰、李晓玲) 中国和巴基斯坦的科研人员已就生态环境保护启动多项联合研究,以便为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喀什大学、兰州大学等机构获悉,目前正在推进的合作项目主要包括中巴山地流域径流组成预估及归因研究、中巴经济走廊地表变形动态监测与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研究和中巴气候变化合作研究,为“一带一路”合作提供科技支撑,共同造福“一带一路”沿线人民。

这些项目都得到了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际合作项目的支持,共同特点是由中巴科研人员联手,通过对比研究来聚焦影响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生态风险,并努力寻找一套科学的响应或预防机制,从而化解风险,促进区域合作的稳步推进。

由于中巴经济走廊属于高山峡谷地带,并广泛分布冰川和积雪,气候变化对当地河川径流变化影响较大,极端天气容易引发大旱大涝频繁交替,中巴的科研人员在推进这一轮科技合作时不约而同把重点放在了水资源和地质灾害防治的研究上。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苏布达说,新疆生地所已联合中国气象局、巴基斯坦水文气象局共同开展中巴两个流域水资源的预估研究,力争通过对阿克苏流域和吉德拉尔河流域出山口径流的变化来揭示南亚或者中亚地区河流径流的组成规律及气候变化相应机制,为缺水地区的水资源评估和利用提供科技支撑。

记者了解到,阿克苏流域为新疆塔里木河补给70%以上的来水,对南疆地区水资源供给至关重要,而吉德拉尔河流域为印度河重要支流提供50%的来水,通过对两个流域过去50年出山口径流变化的对比研究,可以帮助科研人员辨识水文情势变化的主导因子,揭示气候变化对高山流域水资源的影响机理。

苏布达说,项目实施过程中新疆生地所将对评估模型进行改进,设计一套敏感性试验,并培训巴基斯坦项目同仁掌握项目评估技术,进行数据解析,而巴基斯坦方面也会开展相应的解析归因研究。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博士杨胜利说,在中巴经济走廊地表变形动态监测与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研究项目中,研究人员计划建立中巴公路沿线地质灾害数据库,对潜在地质灾害进行风险评价,研究典型滑坡的数据模型并及时做出预警。

相比较而言,此前的研究主要是对已发生灾害进行分析,还没有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也没有对潜在地质灾害进行识别和监测。

杨胜利说,与巴方的合作刚刚启动,目前主要是资料收集和调查,接下来是开展野外工作,未来研究团队还将为政府提供咨询报告。

国家气候中心首席研究员姜彤认为,“一带一路”项目建设的风险包括政治、经济、军事、资源和灾害风险,而气候变化很可能导致干旱地区降水量越来越少,极端天气频繁,从而导致灾害风险加剧。

“我们当前研究的兴趣点除了气候的长期变化、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短期预警外,还在开展未来100年‘一带一路’国家人口经济变化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研究,希望以此对未来风险进行更有效的评估和预警”,他说。

中巴经济走廊于2013年5月启动,北起新疆喀什,南至巴基斯坦境内印度洋出海口瓜达尔港,计划建设公路、铁路、油气和光缆通道。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所长雷加强认为,中巴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帕米尔高原地理、气候和环境特殊,生态系统独特,生物多样性丰富,研究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和可持续管理将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发挥重要科技支撑作用。

相关推荐
中国援巴基斯坦中巴友谊医院项目造福当地民众

中国援巴基斯坦中巴友谊医院是中巴经济走廊框架下的重要民生援助项目,是中巴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合作成果。

中巴经济走廊加速升级

中巴两国不断加强合作共赢,持续打造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升级版”,加快构建新时代更加紧密的中巴命运共同体,为两国人民带来更多的福祉。

“感谢中国人民送给我们的宝贵礼物”

中巴友谊医院是中巴经济走廊框架下的民生项目,于2024年5月正式投入使用,极大改善了当地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条件。自启用以来,医院现代化的医疗设备和服务在当地积攒了良好的口碑,更有不少外地患者慕名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