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中国企业为塞尔维亚钢铁产业带来生机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顾雯丽 2016-06-15 16:00:00

新华社信息塞尔维亚斯梅代雷沃6月15日电 (记者韩建军、王慧娟) “中国企业收购斯梅代雷沃钢铁厂后,工厂重现生机,我们不再担心失业,对未来充满希望,”塞尔维亚斯梅代雷沃钢铁厂的老工人约万诺维奇日前对新华社记者说。他同时表示,不仅是钢铁厂,整个塞尔维亚都会从中受益。

斯梅代雷沃钢铁厂成立于1913年,是当地知名的百年老厂。高大的厂房外墙上写有巨大标语——“塞尔维亚的骄傲”,显示出这家钢铁厂在塞尔维亚经济中非同寻常的地位。

然而,由于国际钢材市场竞争激烈,以及管理不善等因素,斯梅代雷沃钢铁厂近年来陷入困境,产量急剧下滑,面临倒闭。今年4月,中国河钢集团出资4600万欧元收购斯梅代雷沃钢铁厂,使工厂重现生机。

如今,走进斯梅代雷沃钢铁厂,可以看到接待室墙壁上并排悬挂着塞尔维亚和中国两国的国旗;巨大的厂区内,机器轰鸣,各类特种车辆往来穿梭,井然有序;车间里,工人们作业一丝不苟。

陪同记者参观的安全技师尼古拉指着两座巨大的高炉介绍说,去年一座高炉被迫停产,现在已恢复生产。“当地人称工厂烟囱冒出的烟为希望之烟,因为它表明生产正常,对工人们则意味着工作、收入和生活一切正常,”尼古拉说。

河钢集团在收购之初,承诺保障钢铁厂约5000名员工的就业,并计划通过技术改造、发挥运营管理优势,将钢铁厂打造成中国与中东欧国际产能合作的样板工程,成为欧洲最具竞争力的钢铁企业之一。

热轧车间负责人吉吉奇说,很荣幸能成为河钢集团的成员,“我们将获得资金投入、新设备以及高效的管理,希望钢铁厂从此走向繁荣”。

和工人们一样,塞尔维亚钢铁行业专家也对这一中塞互利合作的范例评价积极。

塞尔维亚钢铁协会会长苏莎在斯梅代雷沃钢铁厂工作过多年,对这家钢铁厂感情深厚。她说,河钢收购斯梅代雷沃钢铁厂,实现了互利共赢,“斯梅代雷沃钢铁厂得以继续生产,这对塞尔维亚经济发展非常重要。同时,钢铁厂生产的产品能更容易进入欧盟市场”。

苏莎了解收购全过程,知道这一项目是在“一带一路”以及中国—中东欧(16+1)合作机制内成功进行的。她认为,对这一地区来说,这次收购是一个范例,中方企业技术先进,资金充裕;而塞尔维亚地理位置优越,钢铁生产经验丰富,工人素质高,双方合作可谓优势互补。

在河钢集团唐钢公司副总经理宋嗣海看来,“一带一路”和“16+1”合作在这一地区日益深入人心,为中国企业发展带来重要契机,这也是河钢集团此次成功收购的基础。他还告诉记者,自己在塞尔维亚的这段时间里,亲身体会到中塞间的深厚友情,这也有助于推动钢铁厂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中国人民是塞尔维亚人民的老朋友,”望着自己服务了30年的斯梅代雷沃钢铁厂如今生机勃勃,约万诺维奇微笑着告诉记者,中塞两国传统友好,他相信钢铁厂的未来会与中塞两国间互利合作一样前景光明。

相关推荐
外交部:美国将中国企业和中国市场拒之门外 损害的是美国自身

针对白宫网站2月21日发布投资政策备忘录重点进一步限制与中国的双向投资,外交部发言人林剑24日在例行记者会上答问时表示,美方发布的有关备忘录以国家安全为由将中国列为外国对手,采取各种歧视性举措强化对华双向投资限制,中方对此强烈不满、坚决反对,已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

新华社经济随笔:新春出海“忙”里的信心与期待

人勤春来早。乙巳蛇年,节日氛围尚未散去,中国贸促会组织的企业家“新春出海首团”已开启赴哈萨克斯坦之行。记者随团采访,在依旧寒冷的哈萨克斯坦感受到两国经贸合作的融融暖意,更感受到各方对开放合作、共创未来的信心和期待。

中国经济数据观丨“中国经济问答”系列之七:中国企业“走出去”怎么看?

中国制造走进世界各地百姓生活,中华美食飘香海外餐桌,中国设计持续全球“圈粉”,中国工程共筑美好世界......越来越多中国企业勇敢“走出去”,成为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交融交汇的生动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