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中韩企业界希望借中韩自贸协定东风创新合作模式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顾雯丽 2016-06-21 16:36:00

新华社信息哈尔滨6月21日电 (记者辛林霞) 刚刚结束的哈尔滨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上,一些中国和韩国企业家表示,在中韩自贸协定签署的背景下,中韩人员交流经济往来已经进入新的时期,两国产业界应超越传统分工,创新合作模式,共同打入全球市场。

韩国koxian株式会社首席执行官申熙周表示,韩国食品材料缺乏,过去很多从中国进口,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更高水平,这种简单分工模式很难创造更高价值。两国企业界应互相结合各自优势,运用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建立产业合作机制。

“可以根据大数据绘制中韩美味地图,基于美味地图开发样品,通过批量生产销往全世界,在这个过程中摆脱中韩简单分工创新合作模式。”申熙周说,食品产业是韩国的优势,在包装设计、物流、食品安全形象等方面都有好的体系,加上韩国市场乐于接受新事物,在开发样品方面具备很大优势,中国食品材料丰富,内需市场庞大,在批量生产、运输网络方面有很大优势。

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沈阳贸易馆长金斗禧说,中韩两国人员交流已超过1000万人次,促进两国形成统一的内需市场有重要意义。中韩自贸协定的缔结给两国企业取长补短、在寻求价值链合作扩大方面提供了良机,随着关税降低乃至取消,两国交易会更加活跃,在诸多领域都有深化合作的空间。

Ecopartners公司则已经展开与中方的技术合作。公司会长田春植说,公司4年前把黑龙江省作为进入中国的前沿,并利用绿色农业技术和设施解决当地冬季较长寒冷期、不能生产的缺失,目前正与哈尔滨一些机构紧密合作,即将投入生产。

随着中国东北对外通道的相继开通,也给两国间贸易往来带来更多便利。九三粮油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的一名负责人表示,从哈尔滨经俄罗斯港口至韩国釜山的国际班列已经开通,这对推动与韩国大宗农产品合作创造了条件,双方在食品产业合作方面有很大的市场。

相关推荐
专家共议中国-东盟超大规模市场如何更好互联互通

由新华通讯社与马来西亚国家新闻社共同主办的“中国-东盟超大规模市场与互联互通”研讨会上,来自中国和马来西亚的各界专家、企业高管对中国-东盟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提出中国-东盟在技术创新、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领域有巨大的合作潜力,双方应携手共建超大规模市场,共享发展红利。

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一年来交出亮眼成绩单

新疆自贸试验区建设一年来成效显著,截至10月底,改革试点任务已落地实施和取得阶段性成效84项,占总任务的62.2%。

“新朋友”告诉你爱上进博会的N个理由

在今年进博会现场,有不少是首次参展的“新朋友”。经过6天参展,这些新朋友有哪些新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