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中国官员学者支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顾雯丽 2016-06-12 16:41:00

新华社信息北京6月12日电(记者缪晓娟)  近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首届人文海洋论坛上,多名官员和学者共同支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

国家海洋局副局长孙书贤指出,“一带一路”主要涉及65个沿线国家,其中52个是沿海国家,加上海洋通行的便利,“海上丝绸之路”应当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方向。

中国人民大学法律与全球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张龑教授建议,“一带一路”关系到沿线各国的发展、民生和根本利益,中国应当尽快确定未来数年的时间表、路线图,明确早期收获计划和领域,扎实推进经贸合作和重点项目建设。

本次论坛由该中心策划和承办,并首次提出“人文海洋”概念。对此,张龑解释说,“人文海洋”其核心在于倡导每个人、每个国家和全人类,都应拥有更加平等的权利和义务去共享海洋利益、谋求海洋发展、保护海洋环境、维护海洋和平。

自秦汉起,中国人开始海洋探索和与其他国家的海洋交往;唐宋时,海上民间贸易得以开拓;明代郑和下西洋,乃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顶峰,在贸易、政治、外交、科技等领域均得到长足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参与同世界人民一起开发和保护海洋。

“中国应当推进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海洋新秩序的建立和落实。”张龑说。他还提出,海洋强国应当拥有先进的理念、技术、人才,从而引领更多国家一起维护海洋和平、共享海洋权益。

在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副司长邓小明看来,“人文海洋”的理念还意味着应当减少破坏、提倡保护在前,避免陆地开发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子。

邓小明同时表示,“十二五”以来中国海洋科学技术取得巨大进步,但研发总体仍以模仿为主,原始创新能力明显不足,部分领域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因此科技部正在大力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洋技术和重大海洋装备,以推动海洋科技发展产业化进程。

浙江大学校长吴朝晖说,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的加速发展,未来海洋将成为地球村的一部分,海权和陆权、空权交织成不可分割的整体,人类面向天空、陆地、深海不断发展高科技力量,将带来海权维护和海洋开发方式的巨大变革。

“未来的海洋战略将不再仅仅关注海洋,而是陆海互动、海空一体的整体大战略,其中科学技术的前瞻布局和创新发展具有决定意义。”吴朝晖说。

大连海事大学校长孙玉清还提出,文化认同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心理基础,而教育资源共享是加强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他说,“一带一路”建设应当加强与沿线国家的高等教育资源共享,以此培育文化认同的土壤。

相关推荐
中国一带一路网上线“中匈产业合作专区”

中匈共建“一带一路”务实合作主题年会5月2日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举行。年会期间,中国一带一路网正式上线“中匈产业合作专区”。

内蒙古: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

内蒙古土地辽阔、草原广袤,边境线绵延4200公里,对外开放口岸达20个,是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也是我国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门户。

马中联合会和马中“一带一路”促进会正式揭牌

20日,马达加斯加-中国联合会和马达加斯加-中国“一带一路”促进会在马首都塔那那利佛正式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