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秘鲁百年侨报再现生命力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顾雯丽 2017-03-10 10:05:00

新华社信息利马3月10日电 (记者张国英、贾安平) “不变初心 再现公言”,这是秘鲁华文报纸《公言报》复刊词的醒目标题。承载着沉甸甸的历史责任和新老华侨的期盼与厚望,这份拥有百余年历史的报纸在停刊9年后于3月8日再次与秘鲁华侨华人见面。

秘鲁《公言报》是中南美洲最早的一份中文报纸,1910年3月7日由利马几个商社创办,创刊初期名为《兴华报》,后几易其名,最终于1928年改为《公言报》。

时光流逝。从创刊至21世纪初,《公言报》在记录旅秘华人社会历史的同时,勇敢地发出自己的声音:声援孙中山先生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革命运动,支援祖(籍)国人民抗日,宣传新中国,积极报道中秘友好交往和中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

从记载历史到被载入史册,《公言报》也承载着许多秘鲁华侨华人难以忘怀的回忆。今年90岁高龄的何莲香曾经在《公言报》耕耘了25载,讲起当年办报的经历,她如数家珍,向记者娓娓道来。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秘鲁消息闭塞,当地侨胞对大洋彼岸新中国的时局变化了解甚少,生长在秘鲁华裔家庭的何莲香大学新闻专业毕业,十分关注新中国的建设,也特别希望将中国的真实消息传递给侨胞。1954年,何莲香毅然接手《公言报》。尽管当时中文水平有限,何莲香仍边学习边工作,而且一干就是25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作为《公言报》主编,何莲香曾多次随华侨代表团回国参观访问,受到领导人的接见。

讲完自己的故事,何莲香起身从办公桌上拿来一张白纸和一支笔,写下一连串的人名:古容、刘剑虹、张耀明、戴宗汉、罗振中……她告诉记者,为了这份爱国报纸的生存与发展,秘鲁侨界许多志士仁人也都作出了很大贡献。

数十年风雨流变,《公言报》曾两度遭遇停刊。季晓东,1975年北京外国语学院西班牙语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83年为了《公言报》来到秘鲁,担负起报纸的全部采编工作,让已停刊4年的报纸复刊。21世纪初,《公言报》因所属社团财产纠纷再次被迫停刊。

十几年光阴荏苒,季晓东已成为秘鲁侨界成功的企业家,但他始终难以忘记《公言报》,让这份百年老报再现生命力是他最大的愿望。为此,季晓东一直在努力着。在《环球时报》以及当地侨界的支持下,《公言报》终于复刊了。

复刊后的《公言报》每周发行6天,秘鲁新闻和当地侨界新闻占两个版,《环球时报》每天免费提供16版的内容,让读者了解中国国内新闻和世界大事。

中国驻秘鲁大使贾桂德为《公言报》复刊撰写贺词,期望《公言报》与秘鲁当地其他华文媒体一道,为传承弘扬中华文化、增进中秘友谊和各领域合作贡献新的力量。

何莲香听说《公言报》复刊十分高兴,她欣然接受报社聘任其为名誉顾问的邀请,并希望这份百年侨报越办越好。

身为社长的季晓东表示,报社全体同仁将不忘初心:爱国爱乡、服务侨社。

相关推荐
市场监管总局以国际基金项目为抓手 助力中秘共建“一带一路”

近日,由秘鲁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标准与合格评定分委员会发起的“APEC自愿性可持续标准助力贸易与可持续发展”项目成功结项。

南昌至秘鲁铁海联运班列首发

3月14日,随着笛声长鸣,一列满载货物的铁海联运班列,在赣江新区海关的监管下缓缓驶出江西南昌国际陆港,计划20小时后到达宁波港,再搭乘国际班轮继续运往秘鲁钱凯港,标志着南昌国际陆港再添出口新航线。

满载48台“江西造”汽车!首列至秘鲁钱凯港的铁海联运班列开行

南昌国际陆港首列到秘鲁的铁海联运班列3月14日开行。这列外贸班列满载48 台“江西制造”汽车整车出口,大约将在23天后抵达秘鲁钱凯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