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人文交流架起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合作桥梁

责任编辑:胡章俊 2016-03-22 14:49:00

新华社信息兰州3月22日电(记者张文静)兰州交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研究生阿迪从老家吉尔吉斯斯坦来中国才半年多,但他早已为自己的学业做好了规划:“今年要通过汉语水平考试,毕业后在跨国公司找一份翻译工作,薪水高也体面。”

阿迪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受益者。凭借中国政府奖学金,他顺利来到心仪的学校就读国际汉语专业。不仅免除了学费和住宿费,每月还有3000元的生活费,阿迪对此相当满意。

在阿迪看来,这两年,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贸易很频繁。“像甘肃农产品大量出口到吉尔吉斯斯坦,还在我们国家投资办厂,这为我们就业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不止阿迪,位于兰州的高校如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等都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亚学生来华留学。

甘肃省政府的一项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甘肃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开展人文交流互访500多次,1184名中西亚国家留学生来甘留学。

兰州交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张国锦表示,近年来,该校培养的很多中亚留学生毕业后都在当地政府部门、跨国公司工作。这些了解中国文化、熟悉中国国情的留学生能够为中国与中亚在多领域的合作中搭建便捷的桥梁。

除了在教育领域搭建起中国与丝路沿线国家的桥梁外,甘肃还举办研习班,以夯实双方在多领域合作的基础。

甘肃省政府外事办介绍,自2006年以来,甘肃已成功举办十期“甘肃省国际交流员研习班”,共有来自54个国家的232名交流员参加研习。这些交流员已成为知华友华的新生力量和甘肃开展对外交流合作的纽带。

和甘肃一样,陕西、新疆等丝路沿线省区也不断推动与中亚等在人文交流领域的合作。

西北大学成立了中亚学院和丝绸之路研究院,与中亚国家在教育、文化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新疆大学建立了普通语言进修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为一体、多层次的留学生教育体系,还创造条件开设用俄语或英语授课的专业和课程。

去年3月,中国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提出,要扩大相互间留学规模,开展合作办学,中国每年向沿线国家提供1万个政府奖学金名额。

甘肃已积极行动起来。甘肃省教育厅介绍,今年起,甘肃将推出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学生的丝绸之路专项奖学金,省财政每年划拨500万元,主要用于资助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留学生来甘肃省高校学习。

今年起,甘肃、陕西、新疆等省区还将进一步扩大相关研习班的办班规模,在培训对象上突出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政府官员、智库学者、企业精英。同时,支持高校建立中亚文化研究、孔子课堂等,逐步筑牢与沿线国家开展对外务实交流合作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