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报告称上半年中国经济在探底中呈现企稳迹象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顾雯丽 2016-06-20 09:00:00

新华社信息北京6月20日电 (记者王希)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课题组近日发布的一份报告称,上半年中国经济在持续探底中开始呈现企稳迹象,但尚未形成牢固基础,必须在持续筑底中化解风险和积蓄力量。

这份在18日举行的“中国宏观经济论坛”上发布的报告,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中国宏观经济”为主题。报告指出,今年以来,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重返“2时代”、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降幅大幅收窄、企业利润增速转正以及房地产类数据的反弹都表明中国经济并不存在“硬着陆”的可能。

报告说,在部分宏观经济数据趋稳的同时,近期出现的一系列新现象值得关注。例如供需错位形势尚未实质性变化,钢铁等部分过剩行业产品价格却开始出现大幅波动;“降成本”持续推进,但企业盈利能力仍在下滑;房地产投资增速超预期反弹,各类新开工项目大幅上扬,但民间投资增速却直线回落;对外投资增速加快,但出口增速却持续低迷等等。

报告认为,当前世界经济持续表现出“四低”特征,即低增长、低贸易、低通胀和低利率,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剧烈波动以及各国央行货币政策的不协调,给当前脆弱的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加剧了国际资本流动和汇率波动风险。因此,世界经济存在“二次探底”的可能,而中国经济难以在世界经济探底之前全面实现周期逆转。

报告建议,下半年我国需高度关注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民间投资增速回落等问题,把改革与调控的落脚点放到投资收益预期逆转、劳动生产率回升之上,积极构建短期扩大需求与中期提升潜在增速相契合的政策包。

相关推荐
首季中国经济观察丨外资眼中“确定性的绿洲”——首季中国经济一线调研报告之十

商务部数据显示,3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13.2%。与此同时,一季度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2603家,同比增长4.3%。外资机构如何看待中国经济前景?如何进一步布局中国市场?新华社记者近日深入多地,调研外资企业在华投资发展现状。

新华时评丨从两大展会火爆看中国经济的动力活力

美国挥舞关税“大棒”扰乱全球经贸秩序之际,中国举办的消博会和广交会参展品牌和企业数量却创历史新高。

新华时评|与世界共享发展机遇,我们有信心

坚定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于中国而言,有利于促进深层次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形成经济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于世界而言,有利于把市场的蛋糕做大、把共享的机制做实、把合作的方式做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