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中国经济在“增”“减”之间提质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博玉 2016-10-20 12:26:00

新华社信息北京10月20日电(记者杨丁淼 刘斐)19日出炉的前三季度各项经济数据显示:第三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6.7%,增速与前两个季度持平,工业、投资、消费、居民收入等主要指标运行平稳,结构调整方面亮点频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显著,中国经济稳中有进,稳中提质趋势突显。

中国前三季度经济走势突出一个“稳”字。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说,各项主要指标平稳运行,符合预期,无论从经济运行的内在逻辑还是从国际层面来看,中国经济稳定格局非常明显。

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0%,增速与上半年持平;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名义增长8.2%,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8个百分点,但增速已连续2个月加快。

刚刚过去的国庆黄金周“成色十足”。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约12000亿元,继去年首破万亿元大关之后,保持了10.7%的高增长。而整个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8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4%,增速比上半年加快0.1个百分点。

从投资、消费、净出口三大需求的贡献率来看,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1%,同比提高了13.3个百分点。业内人士分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继续提升,也意味着需求结构也是在向好的发展方向调整。

此外,中国经济追求良性发展的变化愈加巩固:一方面,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比增长10.8%,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高4.8个百分点;另一方面,产业结构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的趋势更加明显。

前三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2.8%,比上年同期提高1.6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13.3个百分点。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说,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步提高,在经济新常态的下一阶段,第三产业对经济的贡献度会越来越高,其向更高阶段转型迈进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中国经济在新常态下,平稳保“增”已是不易,而更大的亮点还在于“减”:供给侧改革继续发力,供给体系正在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三去一降一补”取得积极进展,中国经济在“增”与“减”之间寻找动能转换,今年中国经济稳健向好的走势几成定局。

——去产能。截至9月底,钢铁、煤炭两个行业退出产能均大幅提高。前三季度,原煤产量同比下降10.5%。

——去库存。工业企业和商品房库存持续减少。8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同比下降1.6%,自4月份以来连续5个月同比下降。商品房待售面积自3月份以来连续7个月减少。

——去杠杆。8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6.4%,比上年同期下降0.6个百分点。

——降成本。1-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比上年同期减少0.17元。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长王军认为,中国坚定落实去产能、去杠杆等结构性改革任务的同时,经济并未失速,体现了在中国经济旧动能有序调整的同时,新动能正在茁壮成长。

正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中国,继续保持经济稳定的态势,筑牢经济提质增效的基础,而“三去一降一补”五大改革关键任务正稳步推进,更多积极信号将在全年最后一个季度显现。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金融学教授钱军预计,中国能够实现经济增长预期6.5-7%的目标。

相关推荐
首季中国经济观察丨外资眼中“确定性的绿洲”——首季中国经济一线调研报告之十

商务部数据显示,3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13.2%。与此同时,一季度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2603家,同比增长4.3%。外资机构如何看待中国经济前景?如何进一步布局中国市场?新华社记者近日深入多地,调研外资企业在华投资发展现状。

新华时评丨从两大展会火爆看中国经济的动力活力

美国挥舞关税“大棒”扰乱全球经贸秩序之际,中国举办的消博会和广交会参展品牌和企业数量却创历史新高。

新华时评|与世界共享发展机遇,我们有信心

坚定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于中国而言,有利于促进深层次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形成经济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于世界而言,有利于把市场的蛋糕做大、把共享的机制做实、把合作的方式做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