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甘肃:提升开放水平 建设丝路黄金段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顾雯丽 2016-10-24 14:23:00

新华社信息兰州10月24日电 (记者刘恺、张玉洁) 21日上午,兰州海关工作人员打开停放在兰州新区北站物流园货运场的一个集装箱,仔细查验货物、登记入册。

几天后,由此出发的“兰州号”国际货运班列将穿越甘肃、新疆、中亚和俄罗斯,直抵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古代丝绸之路的兴盛,如今在铁轨上以另一种方式呈现。

丝绸之路全长约7000公里,其中中国甘肃段1600多公里。如今,随着“一带一路”的落实,包括河西走廊在内的甘肃全境正逐渐成为对接中西亚、连接南亚、衔接东亚的重要对外经济走廊。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让甘肃从偏远的内陆省份一跃成为向西开放的前沿阵地和重要门户,为甘肃实施全方位开放、加快转型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甘肃省副省长夏红民日前会见“丝路中俄”中国行采访团时说。

为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甘肃提出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的目标。三年来,甘肃与世界多国经贸交流日益扩大,各领域务实合作向前发展,开放型经济水平不断提高。

“一带一路”的落实,在甘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上得到印证。记者了解到,迄今为止,兰州至莫斯科等17条国际航线已开通,并相继开行了“天马号”“兰州号”“嘉峪关号”等通往中亚、南亚及欧洲的国际货运专列。

一个月前开通的“兰州-明斯克”货运班列实现了兰州新区和中白工业园的点对点对接,并将带动两国商贸合作。

除了加强通道建设,甘肃还致力于扩大包括产能合作在内的对外务实合作。夏红民说,甘肃在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方面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有着明显的互补性,在能源、交通等多个领域有着巨大的合作空间。甘肃有色、冶金、电力、机械等产业实力雄厚,与沿线国家合作发展前景广阔。

数据显示,2015年甘肃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497亿元,面向中亚国家的石油钻采设备、特色农产品、民族用品、电子产品等出口大幅增长。

丰富的文化和旅游资源是甘肃对外开放的另一大优势,驰名中外的敦煌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玉门关和阳关等名胜古迹吸引着全世界游客。虽然已过旅游旺季,莫高窟的游客依然络绎不绝,其中不乏外国游客。

站在位于阳关遗址的山坡上极目远眺,东方一片绿洲在茫茫戈壁中若隐若现,令人遥想当年驼队远来至此、乍见绿洲时的欢欣雀跃。

阳关博物馆馆长纪永元说,阳关是丝路上的地理文化坐标和咽喉要地,对中西文化交流发挥过重大作用,在此建立博物馆既是文化保护与承传的需要,也能让中外游客更多地了解丝路开放包容、互鉴互学、文明交流的历史事实,增强相互了解,促进民心相通。

不久前在敦煌举行的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成为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人文交流的一大盛事。85个国家、5个国际组织的95个代表团、1500多位中外嘉宾云集敦煌,四大展区的33个专题展览展示了60多个国家8000多件展品。

夏红民说,甘肃十分重视对外合作平台的打造,致力于建设以兰州新区为重点的经济平台、以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和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为重点的文化交流合作平台、以中国兰州投资贸易洽谈会为重点的经贸合作平台。

相关推荐
上半年兰州海关签发优惠原产地证书超1300份

记者从兰州海关获悉,今年1至6月,兰州海关共签发各类优惠原产地证书1344份,签证金额5.27亿元,预计企业出口享惠1611万元。各类优惠原产地证书助力甘肃企业在目的国或地区享受优惠税率政策,实现对外贸易逆势突围、强势增长。

上半年甘肃国际物流集团进出口总额逾12亿元

记者从甘肃国际物流集团获悉,今年上半年,甘肃国际物流集团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中进出口贸易额突破12.43亿元,同比增长52.2%。

共绘丝路新画卷 “艺汇丝路”外国艺术家丝路行启动

如意甘肃,我们来了!8月10日,“艺汇丝路”外国艺术家丝路行访华采风活动在兰州黄河之滨启动。20名中外艺术家将沿丝绸之路考察写生,用画笔记录丝路故事和千年丝路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