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石油行业基本情况1
1.1 石油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石油行业是俄罗斯经济的支柱性行业,这对俄罗斯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石油不仅给俄罗斯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利益,还是其国际和地区政治影响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另一方面,过度依赖油气出口也让俄罗斯患上了“荷兰病”,经济结构日趋单一,容易受到油价大幅波动带来的经济、金融冲击。所以我们看到,在2014年上半年乌克兰危机引发西方严厉制裁和下半年国际油价的暴跌之下,俄罗斯经济受到双重打击:石油出口收入大幅下降,卢布剧烈贬值;国内经济信心降至冰点,外资大量出逃,外汇储备缩水;财政收入下降而刚性支出难以削减,财政赤字上升。虽然俄政府采取了激进的经济政策应对危机,但实际效果有限,俄经济陷入衰退。
从后期走势来看,推进经济结构多元化改革是解决“荷兰病”的必由之路,但“荷兰病”的悖论之处在于,危机不仅不会削弱、反而会加强资源出口部门的支柱地位。因此,在未来五年的时间里,俄罗斯的油气行业仍将是该国重点发展的领域以及国民经济的发动机。
1.2 石油行业政策环境
(一)行业监管主体
自2006年普京总统铁腕处置了寡头霍多尔科夫斯基和尤科斯石油公司之后,俄罗斯政府基本实现了对石油资源的有效掌控。俄罗斯的自然资源与环境部(Ministry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MNRE)是俄石油行业的主要管理部门。其下属联邦生态和自然资源利用领域监察局、联邦地下资源利用署主要负责包括油气在内的各类资源的勘探开发管理。其他部门如工业能源部下属的联邦能源局、联邦工业局,联邦科学和教育部下属的科学院,以及财政部、贸易部和区域经济发展部等,分别可以从不同侧面对油气行业施加政策影响。根据俄罗斯的现行体制,上述所有政府部门均受俄罗斯联邦议会的监管,最终受俄罗斯联邦总统的领导。
(二)行业政策法规
俄罗斯规范石油行业的政策法规较多,但目前仍没有国家杜马通过的联邦层面立法,仅有一些联邦主体分别通过了本部门的石油天然气立法。当前,俄联邦主要遵循《俄罗斯联邦地下资源法》、《俄罗斯联邦外国投资法》和《俄罗斯联邦大陆架法》等来规范外商投资油气勘探开发活动。
税收政策是俄罗斯政府对油气行业进行管理的重要工具。一般来说,企业所得税、矿产开发税(Mineral Extraction Tax,MET)和出口关税(Export Duty)是俄罗斯的石油公司需缴纳三大主要税种,其他还有一些联邦或地方层面的小税种。
(三)行业制度规定
根据现行的俄罗斯法律,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许可以招标形式发放。在实际操作中,本国企业或者与本国企业有合作关系的投标者更容易中标,这导致大部分资源被国内企业和少数几个独立开发企业占据,因此近年来大量招投标的参与率不高。目前外国公司实际只能通过合资形式参与该国的油气开发,且由于俄罗斯政府对石油行业管制较为严格,不允许外国石油公司在合资企业中占比超过50%。
1.3 石油行业竞争格局
俄罗斯石油行业对内开放,并没有垄断性的巨型企业,但该领域的国有企业仍占据主导地位。目前,俄油、卢克石油、苏尔古特、俄气石油公司、鞑靼石油和巴什基尔石油六家主要的石油公司占据了上游开发领域近80%的份额。
石油行业产业链分析2
2.1 石油行业上游情况
俄罗斯石油资源非常丰富,但在经历了150年的持续开发之后,剩余石油储量大都属于难采或者非常规的资源。据估计,俄罗斯包括油砂、致密油在内的非常规石油占世界储量的7.2%,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不过,目前大量的非常规油气开发仍停留在纸面上,短期内难以实现。
俄罗斯非常规油气开发的一个重要障碍是2014年乌克兰危机后西方国家对其实施的严厉制裁,其中包括限制西方石油公司对俄进行投资和技术转让,特别是用于深海石油开发和致密油开采的相关技术。制裁生效后,俄罗斯石油公司、卢克石油公司等与西方公司合作的相关项目相继被冻结。因此,短期内,俄主要石油公司的注意力将集中在对已探明资源的深度开发上。
2.2 石油行业中游情况
(一)原油开采
2009年以来,俄罗斯石油产量节节攀升, 2012年超过沙特成为全球第一大原油生产国,2015年原油产量达到苏联解体后的历史高点。增产主要发生在未受制裁影响的传统油气领域,一些小生产商的新开发油田在增产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如鞑靼石油和巴什基尔石油。但与此同时,西西伯利亚成熟油气产区的产量衰减也愈加明显,给俄油、卢克和苏尔古特等石油公司的产出带来了较大压力。
俄东西伯利亚地域辽阔,历史开发程度相对较低,被认为是未来能够接替西西伯利亚的常规石油生产区域。目前,东西伯利亚地区最大的油田是俄油运营的万科尔油田(Vankor),2009年开始生产,目前产量仍在上升,
整体上,预计俄罗斯石油产量在短期内仍可得到提升,但如果西方制裁长期化而俄罗斯石油企业仍无法获得足够的资金和技术进行新区域的开发建设,2018年后的石油产量将主要受到成熟油田衰退的负面影响,进入长期的下行通道。
(二)原油出口
俄罗斯是重要的油气资源净出口国,原油出口主要面向欧洲,但2014年的乌克兰危机以及2015年美国开始向欧洲供应原油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俄罗斯作为欧洲主要能源供应商的地位,因此俄罗斯加强了对中国和亚太地区的原油出口力度。而未来随着东西伯利亚和鄂霍次克海原油开发的进一步深入,向东出口的原油份额将持续提高。
2.3 石油行业下游情况
(一)炼油业产能产量
统计显示,俄罗斯炼油业日处理能力仅次于美国、中国,居全球第三位。其中约60%的炼油设施属于三大油气公司;90%的炼油产能来自25个大型炼油设施。三大石油公司中,俄罗斯石油的炼油产能规模最大,其拥有的13个炼油厂合计处理能力达到1.6mb/d,卢克石油炼厂合计处理能力为0.9mb/d,俄气石油公司的3个炼油厂合计处理能力0.85mb/d。
2015年,俄罗斯成品油产量为5.71mb/d,同比下降3.4%。产量下滑主要源于国内成品油需求的萎缩,而出口则相对繁荣。BMI数据显示,2015年俄炼油产能利用率高达95%,远远超过OECD平均水平。
从目前情况看,俄罗斯新建/扩建炼油产能的可能性不大,这是由于全球成品油供需存在一定过剩风险,加之国内需求预期下降,俄炼油业缺乏大规模扩张的动力。长期来看,对现有设施技术改造的投资仍将是该国炼油业的主要投资方向。
(二)国内成品油需求
2015年俄罗斯糟糕的经济形势给成品油需求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卢布贬值和高利率打击了国内投资,使得运输和工业能源需求严重下降,柴油消费暴跌;较高的通胀率和居民实际收入的下滑,也使汽车市场的增长陷入停滞,汽油等消费也有所下滑。
展望2016年,俄罗斯经济仍将面临许多困难,但衰退幅度将有所缓和,预计成品油需求将逐步止跌,稳定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
(三)成品油出口
传统上,俄罗斯是欧洲成品油的主要供应商。为了保证欧洲市场的份额,俄罗斯石油企业一直积极响应欧盟在环保方面不断加强的苛严标准,这有助于稳定俄罗斯成品油对欧洲的出口。过去十年中,俄成品油出口比重维持在较高水平。2015年,在欧洲成品油需求强劲增长的拉动下,俄汽油和柴油出口实现较快增长。总体上说,在2015年俄罗斯严峻的经济环境之下,成品油出口可算是难得的亮点之一。
石油行业SWOT分析3
优势
原油储量丰富,且凝析油的产量可观;
炼油业产能居全球第三位,且紧跟欧洲标准,具有较强竞争力;
采油成本较低,临界价格在20-45美元/桶。
劣势
国家对油气行业管控严格,外国企业很难直接介入;
西西伯利亚成熟产区的产量开始逐渐下降,而剩余储量中有相当一部分开采难度较大;
受西方制裁和低油价的双重影响,俄罗斯的石油公司获取先进技术和融资的能力受到限制,投资能力严重下降;
原油和成品油出口对欧洲市场的依赖度较高。
机会
由于部分成熟油田的采收率较低,俄罗斯的石油公司有机会通过技术改造提升成熟油田的产量;
俄罗斯大陆架的海上石油以及陆上的非常规油气资源具有较好的开采前景;
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正在俄罗斯的出口市场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使俄罗斯能够减轻对欧洲市场的依赖。
威胁
若制裁持续,将严重阻碍新项目的投资,对石油公司的长期运营前景造成负面影响;
来自OPEC产油国和美国的产品竞争将对俄罗斯在欧洲的原油和成品油出口份额构成挑战;
持续的低油价将对俄罗斯的财政和经济,以及石油公司的运营构成较大的下行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