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中国企业积极为多哥创造就业机会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顾雯丽 2016-12-16 10:24:00

新华社信息洛美12月16日电 (记者张改萍) 多哥中资企业促进就业大会暨在多中资企业人才招聘会13日在多哥首都洛美举行。落地多哥的中国企业致力于创造就业机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赢得了当地民众的赞誉。

当天,共有19家中资企业提供了近300个招聘岗位,吸引了千余名当地应聘者,场面十分热烈。据多哥劳工部门就业司负责人介绍,多哥目前失业率高达30%,且面临高校毕业生增多、就业压力增大的现状。在此背景下,中资企业创造的就业机会尤显珍贵。

中国驻多哥大使刘豫锡当天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中国企业目前在多哥有十余个合作项目,涉及基础设施、农业、文化、教育等多个领域,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培养了大批工程师和专业技工。中方鼓励中资企业来多投资,帮助非洲解决基础设施落后、人才和资金匮乏等发展障碍,推动中非合作转型升级。

多哥基础发展、手工业、青年与青年就业部长托梅加·多贝在会上表示,中多两国领导人已就促进非洲工业化和本地就业达成共识,这次中资企业促进就业大会是改善多哥就业状况的又一具体行动。她说,中国企业在多哥完成了很多大型项目和工程,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也为多哥年轻人就业提供了平台和机遇。

自2009年以来,投资多哥的中资企业迅速增加,投资领域也逐渐趋于多样化。中资企业在多哥的业务覆盖基础设施建设、通信、汽车、商贸、农业技术转移等多个领域。据多哥中资企业协会统计,目前协会会员单位共计在多哥创造了数千个就业岗位。

在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的同时,中国企业还为多哥带来了先进技术,为多哥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活力。

今年4月,多哥洛美纳辛贝·埃亚德马国际机场新航站楼启用。它是西非地区最先进、现代化程度最高的机场航站楼,已成为展示多哥形象的一张靓丽名片。

“中国公司正承建纳辛贝·埃亚德马国际机场二期项目,以及多哥尼亚姆图古国际机场改造工程项目,这些项目还将为当地就业提供新的机遇和空间,”中国民航机场建设集团公司非洲办事处主任周颖说。

中多阿尼耶制糖联合企业(SINTO)是当地用工最多的中国企业,榨季生产期间用工2000多人,非榨季生产期间长期用工800多人。中方每年派遣近30名工农业技术专家,手把手培训和指导多哥员工工作,培养了大批当地制糖工、农场工、电工、水利工、修理工、化验员等技术人员;还为多哥带来了滴灌和喷灌、制糖工艺改造等先进技术,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与此同时,中资企业的管理理念也在不断创新。许多公司通过组织技能比赛、体育竞赛、评选优秀员工、节日发放礼品等方式提高员工的归属感和工作积极性。

近年来,中资公司越来越多地参与当地公益活动,包括捐建小学、捐赠教学设施,与国内大学合作开设多哥留学生培养计划,为洛美大学学生提供实习基地,以及举行面向弱势群体的慈善救助活动。

多哥中资企业协会会长陶华策表示,中国企业在多哥的成功发展得益于在实施项目的同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推进属地化建设,为当地创造就业机会。

相关推荐
纪念万隆会议70周年国际研讨会在多哥举行

为纪念万隆会议召开70周年,以“万隆会议70周年后的世界重建:亚非命运共同体的团结之道”为主题的国际学术研讨会近日在多哥首都洛美举办。

外交部:美国将中国企业和中国市场拒之门外 损害的是美国自身

针对白宫网站2月21日发布投资政策备忘录重点进一步限制与中国的双向投资,外交部发言人林剑24日在例行记者会上答问时表示,美方发布的有关备忘录以国家安全为由将中国列为外国对手,采取各种歧视性举措强化对华双向投资限制,中方对此强烈不满、坚决反对,已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

新华社经济随笔:新春出海“忙”里的信心与期待

人勤春来早。乙巳蛇年,节日氛围尚未散去,中国贸促会组织的企业家“新春出海首团”已开启赴哈萨克斯坦之行。记者随团采访,在依旧寒冷的哈萨克斯坦感受到两国经贸合作的融融暖意,更感受到各方对开放合作、共创未来的信心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