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瞄准金控平台和全球布局 16家央企入驻上海世博地区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顾雯丽 2016-09-23 10:13:00

新华社信息上海9月23日电 (记者何欣荣) 曾经举办2010年世博会的上海世博地区,正在以一个崭新的面貌重回公众视野。上海自贸区管委会世博管理局副局长、世博地区管委会主任袁涛日前表示,目前已有16家央企入驻世博地区,并借助自贸区的环境打造金融控股平台和“走出去”桥头堡。

世博会结束后,世博地区如何开发,一直是上海市的重点工作。“世博会留下了丰富的文化场馆资源,再加上大批企业、国际组织的入驻,使世博地区可以打造集政务、商务和文化中心为一体的中央公共活动区。”袁涛告诉记者。

走进世博B片区,28栋央企大楼已拔地而起,将在今年年底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加上A片区4栋央企大楼即将开工,世博地区共计将有32栋央企大楼。目前已有中国商飞、宝钢集团、中国铝业、中国建材、中船重工、中核集团等。

“央企在世博的布局多半是功能性总部,包括金控平台、结算中心和资产管理中心等。2015年世博被纳入上海自贸区后,可以享受包括外汇管理和服务贸易在内的一系列便利化政策,这为央企在世博地区开展业务提供了重要机遇。”袁涛说。

以中核集团为例,2015年年底就在上海注册了中核融资租赁有限公司,注册资本达10亿元。据介绍,中核已决定将资金运营总部落户世博地区。核电是我国“走出去”的重要名片,借助自贸区的高度开放环境,世博将成为中核服务“一带一路”的桥头堡。

央企的集中落户,也带动知名民企、国际组织在世博地区集聚。目前,万达集团的金融控股板块已决定入驻世博,包括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亚太示范电子口岸网络运营中心等一批国际功能性机构也选择在世博落户。

相关推荐
一眼心动的中国|在上海看见开放的力量

第一个保税区、第一个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第一个自贸区……敢闯敢试、先行先试的改革开放印记,烙刻在上海的城市基因中。

聚焦提升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 多部门共助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速

为更好满足经营主体对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的核心诉求,《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进一步提升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行动方案》已于近日出台,从五方面提出18条举措,共包含四个方面亮点。

金融如何便利企业“出海”?这些做法在上海先行先试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行动方案中有多项政策先行先试。例如,在上海试点通过再贴现窗口支持人民币跨境贸易融资;又如,支持浦东新区率先制定有利于企业集团财资中心集聚的财政、人才等扶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