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专家呼吁共建“一带一路”信用体系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顾雯丽 2016-09-28 14:51:00

新华社信息银川9月28日电 (记者艾福梅、赵倩) 正在宁夏银川举行的“2016中国(宁夏)‘一带一路’信用论坛”上,中外专家学者一致认为,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建立能够被沿线国家广泛接受和认可的信用体系刻不容缓。

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三年来,“一带一路”建设正呈现出蓬勃发展的生机与活力,截至目前已有30多个国家与中国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政府间合作协议。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区域经贸合作不断加强,但信用风险等困难也逐渐显露。

中国投资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永贵说,“一带一路”贯穿60多个国家,市场成熟度不同,国家间更有文化、经济、法律和监管体系上的差异,甚至一些国家还存在政治不稳定或者政府管治低效的情况。

“在‘一带一路’国际项目合作中,信用缺失将会带来很多风险,需要防范信用风险。”张永贵说。

业内专家认为,推进“一带一路”的全面建设,建立与“一带一路”相适应的、能够被沿线国家广泛接受和认可的信用体系,刻不容缓。

然而,目前中国信用体系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信用评级机构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还很薄弱。而西方评级体系普遍压制债权国企业的信用评级,严重干扰了国际信用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流动,使得中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在“走出去”面临了更多难以预见的困难和风险。

中小企业是保持经济发展的骨干力量,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很多合作是通过中小企业来完成的,只有为中小企业建立起信用体系,它们才能在国际上实现大的合作。

专家们呼吁,建设“一带一路”信用体系应从沿线国家的实际情况出发,加强征信管理部门、征信机构和评级机构之间的跨境交流活动,支持信用行业和产业的发展,以强大的社会信用体系支持“一带一路”建设。

2016中国(宁夏)“一带一路”信用论坛由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和北京大学联合主办,来自美国、俄罗斯、意大利、蒙古国等十几个国家、地区及国际知名金融机构的政府官员、驻华使节、经济学家参会,共话“一带一路”信用体系建设。

相关推荐
国开行宁夏分行在沙特落地的首笔境外人民币贷款成功发放

12月13日,记者从国家开发银行宁夏分行获悉,该行首个在沙特阿拉伯落地的境外人民币项目———正泰阿拉伯电气有限公司中压电器元件生产项目,实现首笔贷款发放2亿元。该笔贷款也是今年宁夏金融机构金额最大的境外人民币项目。

宁夏中卫市区域医学影像大数据中心:“互联网+医疗健康”助力提升百姓优质医疗服务获得感

​11月11日,为深入了解宁夏回族自治区卫生健康领域信息化发展水平及“人工智能+医疗健康”产业发展情况,由自治区政协领导率队赴中卫市区域医学影像大数据中心进行调研。

西北文化地标见证丝路繁华

作为中国古丝绸之路东段北道必经之地的固原,有着丰厚的文化遗存,见证着曾经繁荣的丝路盛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