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信息万象9月5日电 (记者邰背平、谢美华、张宁) 在老挝首都万象,华人企业家姚宾近日格外忙碌。2016年度东盟峰会及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6日至8日在此召开,作为东道国一位颇具实力的企业家,他旗下的酒店和别墅项目负责接待多位参会领导人。
在老挝政商各界,吉达蓬集团董事长姚宾几乎无人不晓,他旗下的数处物业是万象市商业地标。然而就在二十多年前,他还是一个来自广东潮州的小贸易商,来老挝经营瓷砖、自行车等生意。率先在老挝这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现商机,然后持续精耕细作,成就了这位创业先行者。
嗅觉灵敏的“拓荒者”
“那时候来这里做生意的中国人很少,数都数得过来。机会也很多,做贸易常常可以拿到百分之一百的利润,”姚宾在他旗下的东昌酒店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从这座万象已建成的最高商业建筑望出去,湄公河日落美景尽收眼底。
这位潮汕人在22岁那年加入了当时家乡兴起的出国淘金潮。第一站去的是泰国,在那里学习语言并给亲戚经营的产业帮忙。 一次跟随亲戚到老挝观光礼佛的行程彻底改变了姚宾的命运,他发现刚刚打开国门的老挝几乎什么商品都缺。
一部在中国非常普通的自行车在老挝能卖到200多美元(按当时比价约合1000元人民币),一平方米瓷砖能卖到将近14美元,而且供不应求。姚宾像是发现了金矿,他选定了从广州经曼谷到万象的货运路线之后,就开始踏踏实实做贸易。
尽管当时竞争压力小,挣钱相对容易,但独自在外打拼的辛苦只有他自己能体会。“那时候我每天早上5点半起床,一直忙到晚上9、10点。这样的工作节奏跟老挝当地人比,相当于一天当成几天用,”姚宾告诉记者。
他介绍说,1990年的万象就像中国的一个村镇,连县城都比不上,现在市中心最宽的澜沧大街,当时路上全是坑洼,一到晚上七八点,整个城市就全黑了。就在这样的环境下,他天天骑着摩托车全城跑推销,早出晚归,日复一日。
做了多年贸易之后,姚宾攒下了不菲的身家。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他开始涉猎建筑工程领域,利用自己的语言优势帮助老挝政府与中资公司在建筑工程领域开展合作,与各个方面都建立了良好关系,逐渐承包了一些工程。
如今,姚宾旗下公司涉足的产业包括房地产开发、政府采购贸易、木材加工、酒店旅游、投资顾问以及农业开发等多个领域。在老挝商界,他已经建立起自己的地位,并在当地政府的采购及对外合作中发挥着重要联络作用。
从“一带一路”看到大机会
聊起自己创业和发展的历程,姚宾坦承他的成功得益于能先于别人发现机遇。初来老挝之时,他从这个落后的国家看到商机。金融危机来临之际,他嗅到了低价买入资产的契机。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之后,他感到大量资本的投入和建设项目的启动将会孕育巨大商机。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姚宾在老挝做贸易赚大钱的好日子嘎然而止。由于泰国和老挝货币兑美金剧烈贬值,原来用美元购入货物然后进口到老挝赚取老挝币的贸易形式让他无钱可赚,财路看似一下断了。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在工程建设领域,他发现很多同样付出美元而与老挝政府结算老挝币的当地工程公司大批倒闭,抵押给银行的土地和房产等大批资产都在低价抛售,而他此时恰好持有大量美元现金,“一座大别墅才4万美元就买下来了,之前连地价都不够,我一下子买进了二十多栋。”
这次抄底让姚宾获利丰厚,收购的资产升值最多的甚至达到二十多倍。同样的情况在几年前的国际金融危机时候又上演了一次,只不过这次姚宾是反向操作,在2007年前大肆收购土地和房产,到危机爆发时,他卖掉了其中一大部分,再次获利丰厚。
在姚宾看来,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真正的大机遇。他告诉记者,在大量中资公司走出来的过程中,他为中老政商界、企业间合作穿针引线,收获了丰富的合作机会和商业利益。
“一带一路”倡议将会在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领域制造大量机会。这位创业先行者总结说,他本人创业之初机遇在贸易,而后房地产开发取代贸易成为风口。眼下,他认为最大的机遇在投融资领域。
姚宾鼓励有眼光和志向的人把握“一带一路”带来的机遇。对于看准新机遇打算出来创业的后辈,姚宾提醒说,诚信、踏实、勤奋是中国人的优点,要想有一番建树,这些优点一定不能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