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我国超七成不合格进口食品来自欧盟等地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顾雯丽 2016-06-30 10:23:00

新华社信息北京6月30日电 (记者谭谟晓、高敬) 质检总局29日发布的《“十二五”进口食品质量安全状况白皮书》显示,“十二五”期间,各地检验检疫机构共检出不合格进口食品12828批,涉及109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欧盟、台湾地区、东盟、美国和韩国列前5位,占75%以上。

统计显示,几乎所有种类的进口食品均有检出不合格的情况,其中不合格进口食品批次列前10位的种类分别为:糕点饼干类、饮料类、粮谷及制品类、乳制品类、酒类、糖类、水产及制品类、调味品类、干坚果类和特殊食品类,占检出不合格进口食品总批次的84.1%。

进口食品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是微生物污染、品质不合格、食品添加剂不合格和标签不合格,约占不合格食品总批次的75%。

质检总局进出口食品安全局局长林伟说,质检总局建立了符合国际惯例、覆盖“进口前、进口时、进口后”各个环节的进口食品安全“全过程”管理体系,对于检出的不合格食品,各地检验检疫部门均按照有关规定做了退运或销毁处理,未进入国内市场,有力地保障了进口食品安全。

他表示,消费者在选购进口食品时,可以通过“三看”即查看中文标签、检验检疫证明和产品检验检疫准入情况来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相关推荐
欧盟将斥资18亿欧元强化电动汽车电池原材料供应链

盟委员会5日宣布一项行动计划,旨在推动汽车行业稳健和可持续发展,并助其释放创新能力。该计划将提供18亿欧元,专门用于打造具有竞争力的电池原材料供应链。

欧盟拟放宽车企碳排放规则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3日表示,将于本月提交针对二氧化碳排放标准法规的修订方案,给予欧洲车企更灵活的排放合规方式。

吉利集团回应“私下与欧盟单独谈判”: 欧委会曾主动接触但吉利拒绝单独沟通

“9月下旬至10月中旬,吉利集团全程参与了机电商会在布鲁塞尔与欧委会就行业方案展开的磋商会谈。磋商会谈期间,欧委会主动接触吉利旗下品牌,吉利以大局为重,拒绝和欧委会单独沟通。”吉利集团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