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信息北京8月5日电 (记者童方、壮锦) 与中国许多地区一样,西部重镇成都市今年1至6月的贸易成绩并不好看,外贸进出口总值同比下降13.3%。其中,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更是遭遇“滑铁卢”,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大幅下降65.3%。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主要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发展重点的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高新园区的贸易额逆势增长,实现进出口总额655亿元,同比增长18%,占四川全省进出口总额的48%,成为推动全省外贸回暖的重要力量。
成都的对外贸易“半年报”在中国颇有代表性:总体上贸易增速下降,但贸易结构逐渐优化,对经济的长期向好将发挥积极作用。
今年上半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1.13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降3.3%。
中国商务部发布的《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16年春季)》称,2016年中国外贸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尤其是中国贸易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取得了新进展。
从贸易方式看,上半年一般贸易比重有所提升,其中机电产品等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仍为出口主力,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在外贸主体架构中,民营企业出口占比继续保持首位;从主要市场看,市场多元化取得进展,对部分“一带一路”国家出口增长显著。
此外,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指出,服务出口贸易结构在继续优化,高附加值服务出口占比不断提升。
根据商务部数据,今年1至5月,中国服务贸易占对外贸易的比重为18.5%,同比提高了3.2个百分点。3至5月,中国服务进出口连续3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中国服务贸易规模迅速扩大。
随着对高新科技的投资增加,投资结构同样显示出长期向好的趋势。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投资数据显示,1至4月份中国固定资产投资运行中呈现积极变化,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速加快、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速提高,中国投资结构改善势头延续。
1至5月,中国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3.6%,比全部投资增长速度高4个百分点。同时,服务业投资占比达到57.4%,比去年同期提升1.2个百分点。
中国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表示,民间投资增速虽然回落,但是投资结构在优化,民间投资有条件出现企稳态势。
世界经济论坛执行董事、大中华区首席代表艾德维表示,中国经济正在转型,产业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服务业超越制造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最大贡献者。同时中国积极发展制造业,推进结构性改革,旨在将一些效率较低的部门转型为基于市场且富有竞争力的生产部门,这些都使得中国经济更具长远潜力。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表示,过去旧常态的贸易是加工贸易,2005年加工贸易出口占比55%,去年是35%,十年间其比重下降了20个百分点,也就是说外资为主、低端为主、工序分工为主的外贸比重在不断下降。
“它还会不会继续下降呢,一定会。”张燕生说,从去年开始,自主创新、自主知识产权、自主营销渠道的外贸和自由贸易区、跨境电商、“一带一路”外贸是在上升的。也就是说中国经济适应、把握、引领经济新常态在对外经济领域是明显的。
在全球经济下行背景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近期仍然上调了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测。
专家认为,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希望始终大于困难。(实习温淑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