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中国企业“共享”海外并购红利

2016-02-19 09:18:00

  新华社信息北京2月19日电(记者陈舒 屈凌燕 丁文杰)随着中国企业对海外市场的日益熟悉,在风险管控和项目管理方面的日趋成熟,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正由需步步谨慎的“陷阱”转为人人争抢的香“馅饼”,海外市场的红利逐渐显现。

    普华永道1月26日最新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交易总数量同比上升37%达9420宗,交易总金额同比上升80%达7340亿美元。据预测,2016年该数据仍将继续保持两位数的增长。

   吉利对沃尔沃的成功并购不仅为中国汽车工业自主品牌的崛起提供了新路径,也是中国企业大举布局海外的缩影。吉利集团18日下午发布的2015年最新财报数据显示,去年吉利全球汽车总销量为509863部,按年增长约22%。其中,沃尔沃营业利润达到66.2亿瑞典克朗,约合7.99亿美元,较2014年增长211.09%。这几乎是沃尔沃过去9年来最好的成绩。

据吉利集团副总裁李轶梵介绍,以前沃尔沃只有瑞典一个管理中心,现在已经拥有北美、欧洲和亚太有三个管理中心,其中亚太中心设在中国。以前沃尔沃只有欧洲出口,现在中国三家工厂已经投入运营,美国工厂也即将开始建设。此外,沃尔沃的研发能力和核心技术也得到进一步的长足发展。吉利在2015年底上市了世界首辆量产的互联网汽车沃尔沃XC90。该款车拥有先进的人机交互技术,充分利用大数据,将汽车与人、汽车与汽车、汽车与交通设施进行连接。

中国商务部研究员王志乐说:“吉利的并购买到了知识产权,摆脱了发达国家在核心知识产权上的限制。”

而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间,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更是交出了一份骄人的“答卷”。中国化工拟斥资430亿美元收购瑞士农化和种子公司先正达,海尔集团以54亿美元收购通用电气家电部门,北京控股以14.38亿欧元收购德国环保龙头企业之一的废物能源利用公司等。同时,随着山东恒源石化以4.8亿美元收购壳牌旗下马来西亚炼油厂,中国小型企业更是首次进军海外。

花旗集团全球跨境并购部联席主席彭高年表示,中国的境外并购颇为强劲,且并购主体日益多样化,领域也愈发多元。除了数量上的迅猛增长,曾经被一些外媒视为中国企业进驻海外市场的“短板”也有了可喜的改变。

成立于1992年的中联重科,是中国最早开拓海外市场的企业之一,曾于2008年成功并购意大利混凝土机械制造企业西法,并于近日宣布将以33亿美元收购美国第二大工程机械制造商特雷克斯。日前,曾有外媒撰文指出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中偶有发生债务问题,对此,中联重科负责人表示:“以此次并购特雷克斯为例,公司计划以40%的自有资金和60%的银行债务融资完成此次交易,其中债务融资部分已经获得了相关银行的支持函。”

中国企业对风险管控的愈发重视也得到了西方从事并购业务人员的认可。高盛企业跨境并购部负责人詹姆斯·德尔法韦罗说:“过去一年,中国企业成功地完成了一些非常显眼的交易,而且他们已经开始提高对执行风险的认知。”

除了加强对风险及债务的管控外,文化的差异性也曾一度困扰不少中国企业,而在中联重科总裁詹纯新看来,这正是中国企业在海外布局尤须重视的关键环节。中联重科兼并西法后,保留其原有的经营团队,原董事长不仅继续留任,还出任中联终科的副总裁,得益于此,西法的采购成本降低了20%左右,产品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通过尊重理解西方文化,找寻东西方企业文化的共同点,共担成果风险,遵守现代市场经济契约精神,用负责任的行为赢得当地的尊敬。中国企业在海外必将大受欢迎。”詹纯新说。

从最初国有企业的大举进驻,到民营企业的群雄逐鹿,再到如今规模不等的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市场的全面开花,许多外媒不约而同地表示在海外市场正刮着一股强劲的“最炫中国风”。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一带一路”等国家政策的日益推进,今后将有更多的中国企业进驻海外,共享并购红利。

图为吉利集团生产的新车准备装船出口。(新华社记者王定昶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