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泉州民企闯“丝路”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顾雯丽 2016-11-28 10:56:00

新华社信息福州11月28日电 (记者邰晓安、张逸之) 在福建泉州,在有着“东方卡拉拉”美誉的南安市水头镇,满载石材荒料和成品的卡车往来不绝。紫玛瑙、雪花白、烟雨……在康利石材集团的“石尚空间”里,来自意大利、土耳其、埃及等20多个国家的石材令人目不暇接。这些质地上乘的原料被加工成各种创意工艺品和装饰品,再销往海外。

“目前,我们石材原料基本上都来自‘海丝’沿线国家,加工后的产品有30%销往‘海丝’沿线国家。‘一带一路’带来新的商机,尤其在中东,我们的业务增加明显。”康利石材集团总经理桂文奇说。

据统计,南安已有300多家规模以上石材企业踏上了开拓“海丝”沿线市场的征程,全产业链年产值超过了600亿元。

除了中东地区,中东欧、东南亚也是泉州企业深耕的市场。福建群峰机械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砖机和环卫设备的企业,产品出口到107个国家和地区。11月初,公司总经理助理张建海随团到罗马尼亚推介产品,会后该国有16个市前来洽询合作。

“‘一带一路’沿线多是发展中国家,改善基础设施需求迫切,我们的产品在沿线市场的空间更大了。”张建海说。

“我们在东南亚的越南和印尼获得两三个大单,每单都在2000万元以上,这是‘一带一路’带来的红利。”张建海表示。

在泉州,民营企业“走出去”闯“丝路”已成为一种新趋势。泉州市构建了境外投资综合服务体系,重点推动纺织、服装、建材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到沿线国家投资设立产业专区和营销中心。

由泉州商人在波兰华沙建设的中国福建商品城,已入驻企业70多家。晋江峰亿轻纺在柬埔寨建立生产基地,年产服装1000多万件。南安南星大理石、丰泽南方路机分别赴中东、非洲设立生产加工和营销中心……

据统计,目前,泉州市累计赴“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投资项目已超900个,投资总额接近50亿美元。泉州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贸易总额已接近1000亿元。

“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泉州市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迎来新的发展。”泉州市委书记郑新聪说。

相关推荐
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丨统筹发展和安全 民企更好“走出去”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民营企业凭借过硬技术、创新创意,在守牢安全底线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多元化市场,参与国际竞争合作,在全球市场的大海中“踏浪前行”。

新产业新模式:中国西部民营企业出海再“加速”

从产品“出海”到产业“出海”,从卖产品到卖设计,从“借船出海”到布局海外仓……民营企业已成为中国西部对外贸易的重要一员。

政策加力 服务加码 银川优化营商环境走心更走新

3月3日,宁夏银川市召开第三届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暨营商环境全方位提升推进大会,现场发布《关于厚植营商沃土 打造“宜商银川”若干措施》,表彰50家优秀民营企业和100名优秀民营企业家,并聘任首批银川“亲商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