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上海自贸区实现保税与非保税货物“同仓共管”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顾雯丽 2016-12-20 15:57:00

新华社信息上海12月20日电 (吴宇、陈君言) 近两年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试点“货物状态分类监管”,实现了保税与非保税货物“同仓共管”,使得上海自贸区成为国际国内货物自由中转的综合物流服务平台,提升了外贸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竞争力。

据上海海关统计,截至目前,上海自贸区“货物状态分类监管”业务试点企业已有35家,两年来累计完成国内货物进出区1.2万票,货值近30亿元人民币。其中今年前11个月运作1万余票,货值近20亿元,比去年同期分别猛增10.8倍和3.8倍。

以上海元初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为例,过去从国外进口奶粉,一部分进入保税仓库,一部分进入区外仓库,两个渠道都要运营,都要产生成本。从2015年采用“货物状态分类监管”业务模式以来,通过整合区内外仓库,有效节约了运营成本,企业利润实现了30%以上的增长。

上海海关指出,“货物状态分类监管”业务模式需要对试点企业的软硬件进行升级改造,才能实现对货物进、出、转、存情况的实时掌控和动态核查,在此基础上方可实现保税仓库增加非保税货物“同仓共管”的功能,帮助企业建立“一个仓库、一个系统、一套设备、一套人员”的运营新模式。

在上海自贸区“货物状态分类监管”改革初获成功后,上海海关目前正进一步支持外贸企业通过对不同状态货物的一体化运作统筹,打通内外贸业务壁垒,吸引更多中小微外贸企业参与试点。

货物状态分类监管制度的主要内容是口岸监管部门根据保税货物、非保税货物、口岸货物等三类不同货物状态,进行分类监管,提高通关速度,降低监管风险。

相关推荐
新华时评|中国东盟携手书写区域一体化新篇

金秋九月,新一届的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如约而至。这场国际经贸盛会助推中国与东盟国家全方位交流合作,为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注入澎湃动力。

上海邀请入境游客一起推广“China Travel”

第36届上海旅游节在9月迎来“经典活动季”。作为经典节目之一的大巡游活动,吸引了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24支表演团队参与,这些境外表演者同时也是入境游客,他们在表演之余探索城市风光、与热情友好的中国民众开展人文交流。

从“引进全球”到“链接世界”,在这里见证中国市场开放活力

记者近日随“活力中国调研行”采访团走进位于上海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的虹桥品汇,体验“买全球”与“卖全球”的双向奔赴,感受中国市场的开放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