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信息长春7月4日电 (记者褚晓亮、姚湜) 13家来自以色列的农业科技企业近日在中国东北农业大省黑龙江与百余家当地企业对接,签订多项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同期,中国西南腹地大省四川与以色列经济部签署了研究开发和科技创新合作协议。
今年以来,创新大国以色列与中国地方省份在创新、创业领域的合作步伐明显加速。
在中国东北吉林省四平市经营医药企业的马春彪,回忆起今年5月中旬前往以色列考察并寻找合作伙伴时的见闻依然兴奋不已。
“以色列的创新能力太强了,在污水处理、海水淡化、医疗保健、种养殖、灌溉等诸多领域,我们看到了想都不敢想的新技术。800头牛的农场,3个人就可以经营。洗澡、挤牛奶等操作全部自动化,太震撼了。”马春彪说,双方深入合作前景非常广阔。
经过考察,马春彪关注到以色列的四项创新技术,目前正在进行合作谈判。
马春彪参与的这次考察,是吉林大学和以色列本·古里安大学共同主办的第三届全球创新创业会议的配套商务活动。
在黑龙江创办了农业科技企业的陈宏军博士也参加了此次考察。他已经跟以色列一家技术出口公司达成了初步合作协议,建设生态循环农业项目。
在陈宏军看来,中国需要以色列的创新技术,以色列则看重中国的广阔土地和市场。
今年3月,在中、以高层见证下,吉林大学与以色列本·古里安大学签署了两校共建联合创新创业中心协议。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李政教授是此次合作的中方高校全权代表。他分析,近年来中以创新合作呈现出一些新特点。
例如官方重视、民间积极;合作平台越来越多,在官产学研领域均有涉及;双方“复合相互依赖”的态势越来越明显等等。
2014年,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和清华大学签署合作协议,正式启动联合建立交叉创新中心,在两所学校同时建设交叉学科实验室。2015年1月,“中国以色列常州创新园”揭牌,中国与以色列第一个创新合作实验区正式启动建设。
此外,中国和以色列的合作还在向更深层的教育领域渗透。
去年,中国教育部批准筹设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这是广东汕头大学与以色列理工学院合作办学的学校。
以色列理工学院国际部招生与市场部工作人员黄育珽近日访问了吉林大学。她透露,今年以色列理工学院招收中国留学生的数量有所增加,并会依据高考成绩或学校推荐,直接从高中录取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