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马尔代夫开启“大桥时代”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顾雯丽 2017-05-15 11:15:00

新华社马累5月15日电 (记者杨梅菊) 下午5点,太阳开始泛出温柔的红色,马尔代夫首都马累迎来一天中最为凉爽的时刻。穿过人流,侯赛因一家来到马累岛东头。

“快看,大桥!”5岁的女儿爬上防护堤,指着不远处轰鸣的机器和塔吊兴奋地喊着。

她看到的是在建的中马友谊大桥。这是马尔代夫有史以来第一座大桥,也是印度洋上第一座跨海大桥,更是世界上第一座在珊瑚礁上建造的跨海大桥。能亲眼看到一座桥从无到有、漫漫浮现在海面,是侯赛因一家难得的体验。

中马友谊大桥2015年12月30日举行开工仪式,从那以后,观桥就成了马尔代夫民众生活的一部分。像侯赛因一家一样,每天都有几百名当地民众观看建设中的大桥。马尔代夫政府还特地在马累岛东岸修建高台,安装远望仪,命名为“中马友谊大桥观景平台”。

侯赛因在旅行社工作,每年接待的中国游客不计其数。“一直以来我都觉得自己的工作就像是中国和马尔代夫之间的桥梁。但没想到有幸看到一座真正的大桥建起。‘中马友谊长存’,这座桥就是这句话的见证。”侯赛因说。

同一时刻,31岁的郗永磊正走在侯赛因一家所遥望的栈桥上,做下班前最后一趟巡视。作为大桥施工技术组副组长,他每天都要在这条长2公里的栈桥上走几个来回,黝黑的肤色是热带阳光给他的印记。

作为最早接触项目的一批技术人员,从大桥施工方案确定,到第一批项目物资集港,再到第一艘船抛锚、第一根桩基入海……如何与这片“恶魔之海”斗智斗勇,攻克一个又一个的技术难关,郗永磊有说不完的故事。

“一个由无数岛礁组成的国家,有世界上最美的海滩和沙滩,除此之外,就什么都没有了,”郗永磊说:“项目所需的物资、设备甚至是建设人员都需要进口。”

2016年2月25日,第一批船舶抵达。没想到,船舶一开始抛锚就被印度洋来了个下马威。

“这里的海浪很不一样,船身除了纵向晃动,同时还在横向摆动,100多吨的重力锚吊起来摆幅能有二三十米,根本无法下抛。”郗永磊回忆说。

接下来,主桥钢护筒吊装、施沉、打桩,马尔代夫的特殊地理环境给整个施工带来了一个又一个难题,且都是无先例可循的世界性技术难题。项目初期进度比预想慢了很多。

为确保大桥按期竣工,郗永磊和同事们夜以继日,因地制宜,在施工过程中研究出在珊瑚礁地质条件上建设跨海大桥的工艺工法。

“按照现在这个进度,6月底之前所有承台就出水了。一旦出水,就意味着我们摆脱了‘恶魔之海’,进入传统施工阶段,所有进度都会在可控范围内。”说到这里,郗永磊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在迎战技术难题的同时,工作人员还忍受着极端的气候环境:高温、高盐、高湿、高辐射……一天喝下15升水却不需要上厕所,汗水侵浸着身上的湿疹疼得像在上刑,去年技术组90多人患上登革热……

如此全身心投入的背后,有着郗永磊和同事们坚定的信念:大桥不仅仅为马尔代夫当地居民提供交通便利,还将向世界展示中国技术、中国标准、中国管理。

连通马累岛和机场岛的中马友谊大桥项目设计总长2公里,由桥梁、填海路堤及道路等组成,使用寿命100年。大桥建成后,正如侯赛因和30万马尔代夫民众所期盼的那样,环马累生活和居住圈得以形成,马累岛居住压力将得到有效疏解,游客则能通过陆路从马累快速到达机场……

“我们都知道‘一带一路’是全球范围内的互联互通,正在建造的中马友谊大桥则实现了马尔代夫岛屿和岛屿、人与人之间的互联互通。”项目技术组组长林树奎说。

马尔代夫期盼了几十年的大桥梦,终于要实现了。

相关推荐
通讯:中企“小而美”项目开启马尔代夫城市新篇章

在由上千座小岛组成的马尔代夫,桥梁给当地民众带来无限希望:几年前中国援建的中马友谊大桥让马尔代夫人实现拥有一座跨海大桥的梦想,如今中企在胡鲁马累岛承建的五桥项目被当地媒体形容为“开启了这个城市的新篇章”。

“一带一路”可持续城市联盟圆桌会议成功举行

2020年11月17日,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中国成都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了“一带一路”可持续城市联盟圆桌会议。

“一带一路”的设施联通指的是什么?设施联通的成果有哪些?

“一带一路”的设施联通指的是以公路、铁路、空运、水运等搭建起的交通设施网络,以光缆、卫星等搭建起来的通信设施网络,以石油、天然气、电力等搭建起来的能源互通设施网络。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设施联通的成果有中老铁路、中泰铁路、雅万高铁、匈塞铁路、瓜达尔港、汉班托塔港、比雷埃夫斯港、哈利法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