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上海通过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转型升级扩大对外开放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顾雯丽 2019-03-21 09:37:55

新华社上海3月21日电 (记者吴宇) 上海海关20日公布,上海漕河泾、奉贤两个出口加工区正式转型为综合保税区并挂牌运转,标志着上海通过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转型升级扩大对外开放。

目前,我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共有六种模式,分别是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跨境工业园区、保税港区和综合保税区。其中,综合保税区是开放层次最高、优惠政策最集中、功能最齐全、手续最简化的特殊监管区域。

近一年来,上海地区原有6个出口加工区中,已有5个获国务院批准转型为综合保税区,漕河泾与奉贤因条件相对成熟最先转型升级。未来三年,上海的综合保税区将率先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加工制造中心、研发设计中心、物流分拨中心、检测维修中心和销售服务中心,成为构筑新时代上海发展战略优势的有力支撑。

上海海关关长高融昆表示,从出口加工区到综合保税区,名称变化的背后,体现了国家赋予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转型升级的战略意义,对于进一步促进贸易投资便利,优化区域产业布局和发展能级,打造高水平开放新平台将发挥积极推动作用。上海对标国际先进水平,促进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转型升级,打造高水平开放新平台,将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

据统计,上海现有5类10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总验收面积近39平方公里,2018年完成商品销售额1.88万亿元人民币。

相关推荐
从“引进全球”到“链接世界”,在这里见证中国市场开放活力

记者近日随“活力中国调研行”采访团走进位于上海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的虹桥品汇,体验“买全球”与“卖全球”的双向奔赴,感受中国市场的开放活力。

经济大省新亮点丨创新引力更是营商磁力——上海持续成为外商投资热土

今年1月至6月,上海新设外资企业超过3000家,实际使用外资超过85亿美元。截至目前,上海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外资研发中心累计分别达到1042家和605家。在国际经贸秩序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明显增大的背景下,上海以合作创新引力和营商环境磁力,持续成为全球外商投资的首选地。

便利境内外人员入区出区《上海东方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管理办法》施行

《上海东方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管理办法》8月1日起施行,对便利境内外人员入区出区、便捷行李物品和货物管理等作出明确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