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发力高纯度产品 国内多晶硅企业欲打破进口垄断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王凡 2017-06-01 08:14:00

新华社北京5月31日电(记者盛勤 陈文仙)近两年,随着国内多晶硅产能的复苏以及企业生产工艺的改进,国产多晶硅占比提升显著,但是高纯度产品仍大量依赖进口。为打破国外企业的垄断地位,记者调研了解到,目前,包括永祥多晶硅、保利协鑫等在内的多家国内大型多晶硅生产企业正集中发力高纯度多晶硅产品研发。

记者在四川永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永祥多晶硅”)调研时了解到,该公司将于下月启动新的5万吨高纯多晶硅项目,项目建成后,多晶硅生产成本有望下降至4万元/吨,产品品质将达到单晶硅生产要求。永祥多晶硅作为国内第三大多晶硅生产企业,现有多晶硅产能2万吨,是国内少数几家能够供应单晶硅生产所需高品质硅料的厂家之一。

除了永祥多晶硅之外,保利协鑫也在加大高纯多晶硅产品研发投入。2015年12月,保利协鑫宣布与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成立合资公司,共同推动电子级多晶硅研发,计划达到年产5000吨半导体用电子级多晶硅。

多晶硅作为太阳能光伏产业的重要原料,主要用于生产硅片、电池片和组件等下游产品。与我国光伏下游产品生产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长期以来,我国的多晶硅产品主要依靠进口。

近几年,国内多晶硅行业一直在致力于提高国产多晶硅的比例,降低对进口的依赖。永祥多晶硅董事长兼总经理段雍表示,经过全行业多年来共同努力,国产多晶硅占比提升很快。但是考虑到国内光伏发电装机同样增长迅速,目前我国太阳能级硅片厂商对多晶硅料的年需求量约为45万吨,国产多晶硅还远远无法满足需求,从德国、韩国等国进口的多晶硅依然保持在较高的水平。

1C80.tmp

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全年我国累计进口多晶硅14.1万吨,同比大幅增加20.6%;月均进口量为1.1752万吨,其中12月份多晶硅进口量创历史最高纪录,达到1.4449万吨。2017年一季度基本延续了2016年的势头,月均进口量为1.1734万吨。

段雍告诉记者,在光伏发电“领跑者”项目的带动下,2016年以来国内市场掀起了一股单晶热潮,市场上的单晶产品可谓是“一片难求”。单晶拉制过程对多晶硅料的品质有很高的要求,目前国内市场上的绝大部分高品质多晶硅都来自国外进口,比如德国瓦克、韩国OCI,不仅价格高,而且还买不到。

在段雍看来,未来多晶硅生产企业间的竞争将是生产成本和产品品质的双料比拼。“2011年到2013年,受‘双反’和多晶硅价格下跌影响,国内多晶硅行业经历了第一轮大洗牌,企业数量从50多家锐减至13家,淘汰了一大批技术老旧、规模较小的企业。我们认为行业第二轮洗牌将是在平价上网的大背景下,倒逼各个环节的成本降低,同时对转化效率提出更高的要求,生产成本较高、产品品质达不到要求的多晶硅企业将会被淘汰。”段雍说。

正是基于这一判断,永祥多晶硅已经开始积极行动,抢占未来多晶硅行业的制高点。段雍介绍,通过四次技改,公司每千克多晶硅的综合能耗,以及蒸汽、硅粉、氢气、氯气等的消耗水平,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对于新项目建设,公司将充分应用十多年来的技术积累和科研成果,坚持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和打造项目,力争继续大幅降低各类消耗水平。

产品品质方面,段雍告诉记者,永祥多晶硅秉承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技术研发费用上不封顶”的要求,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多晶硅纯度从原来的8N,到9N,再到10N,高纯多晶硅产品得到了中下游客户的高度认可。未来,在全面满足P型单晶需求的基础上,公司将进一步达到N型单晶,甚至是电子级多晶硅的要求。

展望未来,段雍希望通过永祥多晶硅和其他国内多晶硅生产企业共同努力,提升高纯多晶硅产品的产量,逐步扭转目前主要依靠进口的局面,改变全球多晶硅行业的竞争格局。(完)

相关推荐
数据显示:光伏玻璃价格涨幅超20%

上周多晶硅价格继续小幅下滑。11月份多晶硅下游订单陆续签订,但从目前已成交的价格来看,趋势仍在走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