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课题研讨会现场
新华丝路网北京4月23日电(记者 陈奥)23日,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简称“研究中心”)举办的“市场监管中全链条产品质量执法稽查机制研究”座谈会在京举行,与会专家就建立全链条产品质量稽查机制的意义、规律和措施等问题展开热议。
产品质量事关国计民生,更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市场监管中全链条产品质量执法稽查机制研究方案》指出,市场监管中全链条产品质量执法稽查机制有四个研究重点:一是探索原有相互封闭、独立的监管方式导致出现的难点、热点问题,探寻“全链条”执法稽查机制的内涵与外延;二是分析打通准入、生产、流通、消费等监管环节,建立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与执法稽查全链条监管机制的科学要素;三是探讨建立相关业务领域问题会商、横向协同、联动监管的工作机制,提升全过程、全链条监管的效能和水平,强化源头治理,研究完善重点产品追溯制度,健全责任体系;四是改革完善管理体制机制,排查化解风险,实现产品可追溯、责任可追查。
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贾玉奎表示,市场监管中全链条产品质量执法稽查机制的研究要体现创新性,着眼于大市场监管机制,打破以往就事研究事的惯例,以大思维、大视野,提高站位、拓展境界。在新形势下,产品质量执法稽查职能整合、领域拓宽,新情况、新业态、新领域、新产业、新技术不断出现,传统监管也随之发生改变,产品质量执法稽查机制研究亟待加强。
“去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成立是这一轮机构改革的重头戏。”市场监管总局执法稽查局稽查一处处长余政表示,这一变革是不断推社会改革中建构“四梁八柱”延续工作的一部分。市场监管涉及的面非常宽,机构改革以来,市场监管要做的文章越来越大。
原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稽查分局副局长张建明表示,研究全链条产品质量执法稽查机制意义重大,机制的构建将有利落实市场监管部门的主体责任,推动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同时,有利于厘清监管与执法事权划分,清晰执法边界,此外,还有利于加速市场监管执法队伍的“化学融合”,提升其执法水平。他说,保障执法稽查机制有效运行,应建立培训、激励、指导协作和执法案件线索移交、回复等机制。
新华丝路经济分析师赵娜通过全球智库视角,以食品安全为例分析了国外的产品质量监管模式,一是各级政府应在食品安全监管上明确分工;二是高度重视食品安全教育,并由政府出资开展相关培训;三是重视农产品生产者素质培养,推行高等职业教育;四是清晰食品企业主体责任,并落实到位。她建议,加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需归纳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共性特点,特别是对其监管、追溯、信用体系等建设情况进行充分研究,同时,从农产品生产投入、经营规模、市场环境等不同维度入手,分析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源,此外,还应对标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经验,从出台法律政策、提高监测技术、建立追溯体系等方面,就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提出可行性建议。
据介绍,市场监管中全链条产品质量执法稽查机制研究工作于4月下旬正式启动,共分为课题启动、文献研究、实地调研和专家咨询、研究报告撰写、报告反馈与完善以及结题6个人阶段,拟于今年10月底前完成所有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