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通讯:中国人帮助一座塞尔维亚钢铁厂重生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顾雯丽 2019-04-25 08:23:10

新华社贝尔格莱德4月25日电(记者石中玉)斯梅代雷沃位于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西南方约60公里处。在这座人口约10万的小城里常住着9名中国人,他们管理的一家钢铁厂关系着当地五分之一居民的生计。

从每年需要政府上亿美元的补贴到年收入超过10亿美元,对于斯梅代雷沃钢铁厂的重生,河钢塞尔维亚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宋嗣海近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深有感触。

成立于1913年的斯梅代雷沃钢铁厂曾经是塞尔维亚唯一一家国有钢铁厂,被誉为“塞尔维亚的骄傲”。但由于国际市场竞争激烈、管理不善等原因,钢铁厂一度陷入困境,濒临倒闭,塞尔维亚政府不得不每月补贴1000万美元,勉强维持其运营。

2016年上半年,中国河北钢铁集团以4600万欧元收购这家钢铁厂,成立河钢塞尔维亚有限公司。被收购后,钢铁厂短时间内就扭转了连续7年亏损的局面。2018年,钢铁厂年产177万吨钢,创下建厂105年来的最高记录,当年实现收入10.5亿美元,一举成为塞尔维亚第一出口创汇大户,斯梅代雷沃钢铁厂因此获得重生。

据宋嗣海介绍,为了让钢铁厂走出困境,中方在收购钢铁厂后做了很多努力。

收购完成后,河钢集团先后派遣11批近200人的技术团队赴塞尔维亚,从生产组织、财务管理、工艺控制、质量保障、设备维护等多个方面帮助钢铁厂查找和解决问题,联合制定改进方案,并组建银团提供低成本项目融资。

由于销路不畅,斯梅代雷沃钢铁厂多年来一直没有满负荷生产,两座炼铁高炉只有一座投入生产。为全面释放产能,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也为了测试生产设备、暴露设备存在的问题,钢铁厂被收购后管理团队决定同时启动两座炼铁高炉,实行满负荷生产。

两座高炉同时运转不仅意味着成本更高,而且面临很大风险。如果原材料不能及时到位,两座高炉的生产将难以为继;如果产品销路不畅,将造成产品积压,不仅影响企业效益和声誉,也将打击员工积极性。

在中方积极努力下,河钢集团利用自身上下游渠道优势,大幅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并成功把成品销往欧洲各地。收购完成后短短数月,钢铁厂就实现了盈利。

在宋嗣海看来,河钢塞尔维亚有限公司获得成功的另一个原因就是中方大量使用本地人。斯梅代雷沃钢铁厂被收购后,原有的5000多名当地职工全部留用,河钢集团仅派遣了9名中方常驻管理人员,并赋予河钢塞尔维亚有限公司很大自主权。河钢集团不裁员的做法不仅收获了当地员工的忠诚,也获得塞尔维亚政府充分肯定。

塞尔维亚经济部国务秘书德拉甘·斯特万诺维奇说,5000名工人意味着5000个家庭,加上钢铁厂整个供应链,预计斯梅代雷沃市约2万人直接或间接依靠河钢塞尔维亚有限公司生存。

为提高员工技能并增强公司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河钢塞尔维亚有限公司还为当地员工提供各种培训机会。据该公司副总经理王连玺介绍,公司定期组织安全、经济、法律等方面培训。塞方经营管理团队和生产技术骨干还被邀请到中国交流和培训。

斯梅代雷沃市长亚斯娜·阿夫拉莫维奇说,河钢塞尔维亚有限公司给5000名员工的家庭带来了稳定收入,从而带动了当地人的消费,整个城市的经济因此蓬勃发展。增加的财政收入可以用来修建道路、投资医疗教育,这些都是河钢带来的福祉。

相关推荐
匠心守艺 传承徽派插花艺术

在安徽省合肥市,一支以传承徽派插花艺术为核心的团队,推动了安徽地区插花花艺的发展和交流。

绿色矿山 友谊之桥——中煤矿建塞尔维亚铜金矿项目的生态实践故事

从精准治水到生态修复,从资源循环到社区共建,中煤矿建集团塞尔维亚铜金矿项目部以实际行动,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海外扎根、结果。

通讯丨八年终圆梦——匈塞铁路塞段建设把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带到欧洲

匈塞铁路塞尔维亚段于10月3日全线通车,8日开始运营客运列车。这条“钢铁丝路”承载着塞尔维亚人民多年期盼、凝聚着中塞两国铁路建设者八年心血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