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中企探路国际商业航天发射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顾雯丽 2016-07-18 08:59:00

001kHgvXzy6LrJYmmlL4d&690

新华社信息伦敦7月18日电 (记者张家伟、邓茜) 2016年范堡罗国际航展迎来众多中国参展商,除商业化运营比较成熟的航空企业,中国航天企业也推出更为细分和先进的运载火箭产品,竞逐全球商业航天发射市场。

航展一个展馆中,与欧洲阿丽亚娜系列火箭模型相对的展位上,展示着国际市场还较为陌生的“快舟”系列固体运载火箭产品。这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下属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产品,首次在范堡罗航展展出。资料显示,这一系列产品主要针对商业航天发射服务研制,特别是小卫星发射。

同属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的中国华腾工业有限公司是“快舟”系列运载火箭在国际市场的发射任务主承包商。公司副总裁孟波对新华社记者说:“过去很多都是政府部门或者国家的财政投入来推动航天发展,但现在慢慢提出一个商业航天的概念,未来整个社会的发展,很多的航天应用都是由商业部门来推动了。”

“快舟”系列固体火箭正是着眼商业航天概念的一款产品。与使用液体燃料的大型火箭不同,固体火箭以固体燃料作为发动机推进剂。这样的好处是火箭能实现全箭整体储存、高效快速发射,从而使发射成本大为降低,这正是商业发射市场比较关注的方面。现场以模型方式展示的“快舟一号”三级固体运载火箭可采用车载机动发射,发射准备时间和场地调配的灵活性都优于传统大型运载火箭。

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介绍,“快舟”系列火箭中,“快舟一号”的7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达到200公斤,并且已进行过成功发射;运载能力更大的“快舟二号”将在2017年首飞。由于固体运载火箭在运载能力上还无法与使用液体燃料的大型火箭相比,因此目前更适合发射近年来发展越来越成熟的小卫星。

孟波说:“随着航天技术发展,小卫星的成本会越来越低,所以它对这种低成本运载的需求和依赖就会越来越大,像我们这种火箭一方面能实现应急快速发射,另一方面也是相对低成本的运载工具,比使用液体燃料的火箭成本还是要低大概20%到30%。”

在全球商业航天发射市场发展上,欧美公司目前仍占据主流位置,尤其在美国,除波音这样的传统巨头,私营企业近年来也在崛起,比如太空探索技术公司,不仅开展卫星发射服务,还进行多次火箭回收试验,未来有望研制出可重复使用的运载火箭,从而进一步降低发射成本。

但欧美企业激烈竞争的主要是传统大卫星发射市场,相比之下,小卫星发射这一细分市场受重视程度不够。专家认为这一市场更容易被突破。

孟波说:“小卫星本身的体积越来越小、技术集成度越来越高以后,它的成本也在降低,所以一个很便宜的小卫星,你拿一个很重很贵的大型火箭来发射,本身经济性就谈不上了,必须要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一箭多星发射是一种方案,但如果要发射多个小卫星,它们对轨道要求不一样的情况下,一次火箭发射很困难,所以小型固体火箭推出后,能为小卫星发射提供更好的选择。”

孟波介绍,不少客户已在航展期间对“快舟”系列火箭表达了兴趣。“固体火箭目前真正提供商业发射服务的还是有限的几家,但国际上投入研发这类产品的企业越来越多,且未来几年会陆续有这样的固体火箭产品投向市场。”

孟波说:“未来我们在国内外市场的发展上应该是均衡的,哪儿有市场,哪儿有机会,我们都会去,我们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是有竞争力的,尤其是在发射成本上。”

相关推荐
外交部:美国将中国企业和中国市场拒之门外 损害的是美国自身

针对白宫网站2月21日发布投资政策备忘录重点进一步限制与中国的双向投资,外交部发言人林剑24日在例行记者会上答问时表示,美方发布的有关备忘录以国家安全为由将中国列为外国对手,采取各种歧视性举措强化对华双向投资限制,中方对此强烈不满、坚决反对,已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

新华社经济随笔:新春出海“忙”里的信心与期待

人勤春来早。乙巳蛇年,节日氛围尚未散去,中国贸促会组织的企业家“新春出海首团”已开启赴哈萨克斯坦之行。记者随团采访,在依旧寒冷的哈萨克斯坦感受到两国经贸合作的融融暖意,更感受到各方对开放合作、共创未来的信心和期待。

中国经济数据观丨“中国经济问答”系列之七:中国企业“走出去”怎么看?

中国制造走进世界各地百姓生活,中华美食飘香海外餐桌,中国设计持续全球“圈粉”,中国工程共筑美好世界......越来越多中国企业勇敢“走出去”,成为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交融交汇的生动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