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上海海关通过全链条改革提高外贸企业通关时效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顾雯丽 2019-05-10 13:49:16

新华社上海5月10日电(记者吴宇)上海海关9日公布,今年一季度,上海海关关区进口、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分别较2018年底缩短31%和23%。

据介绍,上海海关近期推广的一项重点改革举措是“提前申报”,即鼓励外贸企业在自主自愿的前提下,实施货物到港前的舱单提前传输、企业提前申报和海关提前分析,绝大部分低风险的进口货物到港后,企业可到船边直接提走货物,实现“靠泊即提”;出口货物到港后即可放行装船。目前,通过上海海关办理进出口的外贸企业中,已有15%左右选择“提前申报”。

如今,上海海关已全面实施报关电子化委托,精简随附单证,外贸企业申报通关时无需提交纸质报关委托书以及装箱清单等材料。海关验核的46种监管证件中,已有42种实现联网核查。

在税收征管领域,上海海关进一步推广“汇总征税”“自报自缴”“关税保证保险”等改革,提高“先放后税”模式的应用比例,降低通关成本,吸引更多企业参与;全面实施税单和出口原产地证书的企业自主打印,推广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减免税业务办理功能,方便企业足不出户办理业务,实现“信息多跑路、企业少跑腿”;主动提供合规管理指导以及关税技术疑难问题的咨询与解决渠道,帮助外贸企业提前确定商品归类、价格、原产地等税收要素。

针对广受关注的重点商品进出口,上海海关大力进行通关流程再造,加强风险分析,目前已将进口食品的审批时间从20个工作日缩短至5个工作日;将进口肉类、水产品的现场开箱查验比例从100%压缩至30%;对进口鲜活农产品实施“5+2天”“7×24小时”绿色通道验放等便利措施;对木质包装实施优先检疫、属地集中监管、出口前监管等便利措施;推行进口矿产品“先放后检”模式,今年前4个月,这一改革举措已惠及696批次、21.5亿美元的进口矿产品,平均验放时长由22天缩短至4天。

相关推荐
政策托举+电商助力 拓宽外贸企业内销新空间

连日来,面对国际贸易的不确定性,政策支持与平台赋能协同发力,为外贸企业拓宽内销新空间“稳舵护航”。

两会精神看落实·经济热点问答|多重挑战下,外贸企业如何突围?

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和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国外贸企业持续加大创新力度、加快转型升级,在提高产品质量、加大科技含量、做优做强品牌以及满足环保需求等方面下更大功夫,以不断提升的含“新”量、含“绿”量、含“数”量打造竞争新优势。

重点外贸企业新签订单连续4个月向好

5月16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在例行发布会上表示,当前,全球贸易整体延续2023年四季度以来的缓慢复苏态势,这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外贸企业发展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