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史诗舞蹈剧《吴哥的微笑》沟通中柬民心的启示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博玉 2019-05-17 16:31:13

新华丝路网金边5月19日电(记者毛鹏飞)一场中柬联合打造的史诗舞蹈剧目《吴哥的微笑》在柬埔寨暹粒上演八年来,共演出3600余场,吸引了180多万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深受柬埔寨民间至政府的喜爱,走出了一条“用中国创意讲述柬埔寨故事”的路子,成为令柬埔寨都感到自豪的文化产品。

中国创意的本土化呈现

长达75分钟的节目由《序·问神》《第一章·辉煌的王朝》《第二章·复活的众神》《第三章·搅动乳海》《第四章·生命的祈祷》《尾声·吴哥的微笑》共六个章节组成,融入了宾博音乐、搏格道武术、仙女舞等柬埔寨文化艺术的精髓。

柬埔寨暹粒演艺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戴锡宝表示,《吴哥的微笑》是针对来吴哥旅游的世界各国游客量身打造的商业化演艺晚会,按照“国际视野、中国创意、柬埔寨元素”的理念来创作运营,从国际化的角度来审视和确立节目的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用中国的创意和舞台艺术表现手法和科技来进行创作和编排。

据了解,云南文投集团为此组建了由中柬艺术家共同参与的创作团队,中国的编创队伍包括曾经担任过2008年北京奥运会闭幕式编创任务的编导陶春、著名音乐人万里、舞美专家廖宇耕。柬埔寨编创队伍由国家文化部一名副部长领衔挂帅,以国家艺术学院有关专家为主组成。双方互派创作人员考察学习,中方创作人员先后三次深入柬埔寨民间采风,认真学习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和宗教礼仪。

从创作期就在该项目上工作的舞蹈团团长歹磊对记者说,这台舞剧的创作过程精益求精。“柬埔寨对其文化非常自豪和严格,某些角色身份特殊,舞蹈动作甚至是身体朝向都有讲究。正式公演之前,我们给柬埔寨文化部门开了很多次专场,请柬方的专家观摩。每次都有意见反馈,服饰、音乐、演员动作都会有细致的要求。有些角色不能出现后背对着观众,有些服装长短的尺寸短一点点都不行。”

创作中,既对柬埔寨文化传统充分尊重,也按照艺术规律进行了大胆创新。 戴锡宝说,吴哥历史文化内涵丰富,柬埔寨传统舞蹈、音乐、杂技丰富多彩,但与现代世界各国游客对旅游演艺的观赏要求差距比较大。柬埔寨舞蹈、音乐总的较为单一、冗长,我们在节奏上进行了加快、在内容上丰富提升,并运用现代舞台科技进行包装,让柬埔寨人耳目一新。

中国项目的本土化运营

项目落地后如何长久在当地发展,运营的本土化非常重要。戴锡宝说,“我们在新加坡有过失败的教训,是一个类似的文化驻场演出项目,但是由于主要演职人员都是中国人,后来因为签证居留方面的问题导致演出无法继续下去。”

据戴锡宝介绍,项目将本土化发展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把培养柬埔寨演员和营销管理人员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扎根当地、融入当地、才能长久发展。“比如我们用当地演员,让他们表达自己民族的文化,他们既有经济收入,又有荣耀感,深受当地欢迎。”

本土化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剧目排练过程中中国演员一周就能掌握的动作技巧,柬埔寨演员得从基本动作训练开始,要用45左右天时间才能把演员训练到位。柬埔寨管理和营销人员也由中方人员对口培训,通过近一年的培训时间,他们才能够胜任管理和销售工作。

据了解,《吴哥的微笑》及其“微笑餐厅”现有职员200余人,柬埔寨员工总共170多人,其中72人为演员,90余人为其他工作人员。本土化最大限度地吸收当地人就业。由于柬埔寨工资水平较低,演职人员本土化后,节省了运营成本,也为柬埔寨增加了就业岗位,受到当地老百姓的欢迎。

“目前,柬埔寨还没有能力在文化项目上做更多投资,我们的项目可以帮助他们重现古代文明的辉煌、建立文化自信,也会进一步加深中柬人民的友谊。”戴锡宝说,“中国文化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上有优势、有资本、有经验。但是要接地气,在内容、表现形式和运营方式上要让当地老百姓接受。用中国的艺术产品开发和表现形式来展示当地文化的精髓,让老百姓和项目产生互动,他们才会觉得亲切,只有这样,文化的交流才能更加长远和深入。”

相关推荐
第十八届文博会开馆 文化产品和项目“上新”超四成

12月28日,第十八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正式开馆。

第三届中国国际文旅博览会济南开幕 荟萃20余国“异域风情”

工艺精湛的伊朗波斯地毯、色彩鲜艳的土耳其手绘陶瓷、花样独特的尼泊尔围巾……第三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15日在山东济南开幕。

打造对外文贸国际竞争力

商务部等27部门日前联合发布的《关于推进对外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对我国文化贸易发展意义重大。深刻理解和把握新时期对外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着力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和内容形式创新,促进文化贸易规模增长和结构优化,将更有效地提升我国文化贸易国际竞争力,为文化强国建设提供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