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公开征集改革痛点强化“压力测试”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顾雯丽 2017-06-19 10:22:00

新华社成都6月19日电 (记者叶含勇) 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将面向社会广泛征集市场主体痛点,从中选取重点领域和项目进行“压力测试”,通过改革创新切实降低市场主体的制度性成本,让群众更有获得感。

这是16日上午记者从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首次媒体通气会上获悉的。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自今年4月1日成立以来,一手抓前两批自贸试验区经验成果复制推广,一手抓三年任务清单制定与实施,率先发布三年任务清单126条和2017年任务清单49条。截至目前,企业简易注销、网上自主办税、境内外维修海关监管制度等37条改革事项已经落地。

在多重政策利好助推下,市场主体活力激增。据统计,4月1日-5月31日,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新登记企业3906户,占成都自贸试验区的83.9%。其中内资企业新增3874户,注册资本(金)345.07亿元,外资企业新增32户,注册资本(金)2.81亿元。

“自贸试验区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通过改革创新,降低市场主体的制度性成本,让群众更有获得感。”成都高新区自贸办(筹)介绍,试验区将重点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服务贸易、金融等领域,面向社会广泛征集市场主体遇到的痛点问题,特别是阻碍发展、不符合市场规律的有关规定和制度,并选取重点领域和项目进行“压力测试”。

这些重点领域和项目包括继续深入实施“国际顶级科技园合伙人计划”、积极探索土地出让管理改革模式、大力推行人工智能政务服务、逐步推进“分级诊疗+医药分离”的微问诊模式等,力争引进一批国际标杆企业,推动试验区产业优胜劣汰和转型升级,以技术革新“倒逼”体制机制创新,提高政务服务效率,提升市场主体和群众获得感。

相关推荐
中国北方首个自贸试验区以金融开放服务外资外贸

2015年4月起,在拥有“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发展定位的天津,北方首个自贸试验区落户并不断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

深耕改革开放“试验田”——广东、天津、福建自贸试验区建设十年观察

自贸试验区是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建设十年来,广东、天津、福建自贸试验区累计形成140余项在国家层面复制推广的高质量制度创新成果。

现代化高端产业集群在中国自贸试验区迅速发展

通过深化改革开放驱动产业创新发展,中国自贸试验区形成了以集成式创新赋能产业链发展的鲜明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