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全国首个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在上海启动建设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顾雯丽 2019-05-22 10:32:04

新华社上海5月22日电(记者何欣荣、龚雯)全国首个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21日在上海启动建设,将面向制造、医疗、交通、金融等先行领域,建设一批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应用“试验场”,不断释放人工智能新技术、新产品的“赋能”效应。

为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与成果应用,支持上海打造“智能+”产业高地,由工信部批复的上海(浦东新区)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将在人工智能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标准体系构建、知识产权交易等方面积极探索,注重创新政府管理,建立包容审慎的监管政策,消除融合发展面临的资质、数据、安全等壁垒。

据悉,先导区的建设将主要围绕三大任务展开:一是打造人工智能核心产业集群;二是推动人工智能创新应用;三是建设人工智能创新支撑体系。

近年来,上海实施“智能上海(AI@SH)”行动,通过举办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支持人工智能优秀企业、人才团队、创新项目等在上海落地的多项举措,大力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

下一步,上海将以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作为新的起点,着力将浦东新区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工智能核心产业集聚区、全国人工智能创新技术和产品应用示范区,以及人工智能行业标准和制度规范先行先试区,形成辐射长三角乃至全国的人工智能高地。

丰富的应用场景是上海人工智能发展的特色优势。在先导区启动会上还发布了包含AI+综合研发、AI+制造、AI+生活、 AI+交通等四大赛道,以及芯片研发创新中心、自主智能无人系统、智能装备制造等16个重点场景,分批次、分阶段推进先导区建设任务,带动上海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社会生活智能化升级。

相关推荐
从“引进全球”到“链接世界”,在这里见证中国市场开放活力

记者近日随“活力中国调研行”采访团走进位于上海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的虹桥品汇,体验“买全球”与“卖全球”的双向奔赴,感受中国市场的开放活力。

经济大省新亮点丨创新引力更是营商磁力——上海持续成为外商投资热土

今年1月至6月,上海新设外资企业超过3000家,实际使用外资超过85亿美元。截至目前,上海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外资研发中心累计分别达到1042家和605家。在国际经贸秩序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明显增大的背景下,上海以合作创新引力和营商环境磁力,持续成为全球外商投资的首选地。

便利境内外人员入区出区《上海东方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管理办法》施行

《上海东方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管理办法》8月1日起施行,对便利境内外人员入区出区、便捷行李物品和货物管理等作出明确规定。